古书上有一句话,“向浩瀚,尽其所能”,我认为可以很好地概括地质学——地质学“浩瀚”到足以研究地球、人类乃至宇宙的演化,其量级极其广阔;“微妙”的部分是研究化石、矿物,甚至化石中的细胞和分子,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人类观察的极限。 但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你有我,我有你。
我是一名地质从业者,业余爱好者喜欢读书,读书时偶尔看到与地质学有关的东西,感觉亲切,不经意间回来,有些幸运和自己的野外经验可以比一比,现在通过“向浩瀚”和“微妙”这两个方面,再加上一点自己的野外经验,蜻蜓像小水一样来谈谈我眼中的地质。
1.“致大众”。
现代地质学的创始理论之一是莱尔提出的“以过去论现在”,属于党的层面。 所谓“与古人谈今”,翻译过来,就是现在的鱼在水里游,过去的鱼不会在山上跑。 这个理论起源于西方,与他们看到的化石有关。 当然,我们的古人也看到了化石。 宋代伟大的儒家朱习在一本名为《朱子语》的书中说:“今天,当你爬上高山,看着它们时,山都是波浪形的,这就是水泛滥的方式。 我不知道为什么它会冻结。 品尝带有蜗牛壳或原石的高山。 这块石头是昔日的泥土,蜗牛蚌是水里的东西,下层变高,软的变硬。 “前辈们在山上看到化石的时候,都说蜗牛本来就是'水里的东西',那他们为什么跑到山上去呢?其实,从朱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点“论今论昔”的影子,但却是小小的失误,而且是千里之外。 宋茹喜欢找东西,朱习这样做的理由是:下半部分变上半部分,软的突然开始结实,这是为什么?
这并不是对古人苛刻,我们和古人一样,是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的。 张宏昭在《中国地质学发展简史》一书中坦言,朱子的思想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却是地质学萌芽时期的观念——他把宋代归类为中国地质学萌芽的时代。
张宏召先生
去年在重庆市彭水县的野外,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矿山进行编目。 当时,他和村民们一起吃饭住,和村民们聊天,他说附近有个山洞,可以舀到山洞里,可以用来在木头上生火。 我想,这不是油吗?这里是石灰岩区,环境很好,路边的石头上随处可见不同种类的化石。 储油有各种有利条件。 我之前在宋代偶然读过沈括的《孟熙文》,书上说:“油......”生于水中,砂石与泉水混合,......从迷茫中走出来但它像麻一样燃烧,但烟雾太浓了,窗帘是黑色的。 怀疑它的烟能不能用,试着扫它的煤去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如,所以就太好了。这件事在世界上会很棒,其余的都会完成。 油太多了,生在地里,还不如松木,有时还会枯竭。
这段话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石油”这个词现在是沈括发明的吗?第二,沈括预言“这东西会大为天下”,而“这东西”指的是什么?油燃烧后的油或墨水在这两个问题上,张宏钊先生和朱克珍先生都进行了争论,尹赞勋院士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是地质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公例。
毛金吉古格出版了《梦溪笔谈》。
说起朱可珍,我想起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2024年前后,莫斯科国立大学决定在主楼会议厅镶嵌世界文化名人画像,中国由祖崇志、李世珍选定。 画它们的任务交给了画家江昭和,祖崇之的出现是以朱可珍的画为蓝本的。
2.“尽可能微妙”。
2024年,我在**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和评估项目。 在那里,当之前的人填写地图时,发现了一个大陨石坑。 这是前人绘制的地质图,环状结构明显。
环形火山地层
我们勘察了周边,发现有人钻了。 既然是火山口,我们想,附近不会有金矿吧?前辈们玩的钻头,或许是在寻找黄金。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他说探矿就像破案一样,破案需要证据,前提是要有线索,比如转石、地层甚至沉积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嫌疑人”留下的线索,千万不能大意。 前辈们玩的演练,就是这里的线索之一。 我们采集了一些样本,并计划将它们带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火山口”附近勘察,发现周围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叫“青葱”的植物,是四川人常用来制作咸菜的,晶莹剔透的大葱其实就是“线索”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
青葱生长的山坡,
我们出去取样,我的同事们正在看滚石
唐代段承始曾写过一本名为《游阳杂记》的书,其中说:“山上有葱,下面有银;山上有青葱[xiè],下面有金子;山上有生姜,下面有铜和锡。 “这是前人提炼出来的植物找矿方法,现在科学合理。 目前的生物地球化学取样方法是以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的叶子为样品,分析其中所含的元素,符合植物找矿法的内在思维方法。
《游阳杂记》一书的一部分。
从我们采集的样本分析来看,那里确实存在金异常。 前辈们在那里钻探,大概是为了淘金,这反过来又验证了段承实的说法。 我们当时驻扎在乡镇,问乡里的工作人员,他们说确实有个地质队在那里工作过。 不幸的是,他们当时没有收集钻探数据,否则他们会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在车站周围,几只优雅的黑顶鹤飞了进来
最近,我偶然看到吴启军编著的《云南矿厂概要》一书——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写的《植物名称图考》,文笔优美,“科学”精神很好——不知道他也编了这样一本书,看完之后, 我在孔子网上买了一本经过整理的后代。当谈到书中的勘探线索时,“山下有洋葱和银子,山下有磁铁和铜。 据校对人员介绍,这里的“葱”是指外面露出的矿石的绿松石色。 我觉得这应该是有问题的,对比段承石这句话和现场实际情况,也许这里的“葱”不是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参照物,才是我们经常吃的“葱”。
“滇南矿厂”详情。
另一个让我们确定该陨石坑附近可能有黄金的线索是,我们在附近的一个深沟中发现了一条一米多宽的石英脉。
这种矿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一些家庭地板是用石英制成的。 魏晋时期的人们善于吃冷食和散食,认为它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为什么叫冷食粉?据说服用后身体又痒又热,即使在隆冬,也应该赤身裸体以释放身体的热量。 有个笑话说:“孝文帝时期,权贵们大量服用石药,称为石发。 有一天,一个穷人躺在街上,说他很热。 他们跑去看,我的同伴觉得这很奇怪,他说,'我被石头砸死了。 同伴问:“你什么时候吃石药的,今天是石发?他说:'昨天我吃了米饭,米饭里有石头,今天又有石头。 ’…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提倡狭隘的鬼魂创造的。 且不说这个笑话的笑话,整体来说,很显然,当时石材服务的热度非常火爆。
这里的“石头”主要由五种矿物组成。 “五石”似乎略有演变,但其中之一是石英。 据《三国志》记载,魏晋时期的明星人物何砚,吃冷食,散食。 他拿了一个是为了美丽,“没有粉和白手”,另一个是为了弥补房间和打气。 当时,人们认为五石散落中的石英具有“对头发有益,对颜色有益......“壮阳药”的作用。
我还想谈谈我们离不开的牙刷。 出土文物表明,牙刷在宋代就存在,刷牙应该是从南宋开始普及的。 牙刷的发明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对此几乎没有争议。 在学习刷牙之前,我们的古人先是嚼柳枝来净化口腔,然后发明了牙医,就是在牙齿上放上一种药,让牙齿看起来结实有光泽。 袁昊在《易建志续传》第三卷《搓牙方》一文中问了这样一对牙医:“茯苓茯苓,。石膏、龙骨各一到两个冷水石二枚半,当归半两,精香料五枚硬币;石燕大的是一个,小的是一个,结束(擦拭)它,早晚揉牙。他已经90多岁了,牙齿不张开,没有风虫。 王温也九十岁了,还能吃肉。 也要相信这边的神。 “这里涉及的矿物有:石膏、龙骨、冷水石和石燕。 文中提到的那个人,90岁了,还能拿着一根大棒骨啃,牙齿一点都不松,是不是很神奇?这里的冷水石是什么?而石燕,是地质学上说的那种腕足类化石吗?
有一种药叫龙骨,当然不是真正的龙骨,一般是指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震惊中国和世界的甲骨文和北京山顶洞人的发现,据说是中药店的学者发现并一路追寻的。 有一年,我去遂宁到野外去,那里多为丘陵地貌,地层以侏罗系为主。 我问了他们几个人,他们都说他们是从一家大药房进来的。 当然,恐龙在大药店里是找不到的,我知道这一点。 看来效仿昔代圣人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在该地区挖掘恐龙化石的梦想破灭了。
这实际上引出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矿物质与中药的关系。 李时珍著名的《本草纲目》——如上所述,除了祖崇,镶嵌在莫斯科大学主楼会议厅的世界文化名人画像中也包括李时珍。 祖崇之是按照朱可珍的长相画的,李时珍呢?江昭河以他著名的岳父萧龙友的样子画的。 - 有一个特殊的“黄金和石头部门”,几乎完全是矿物。 地质学家王家印先生将《本草纲目》中的矿带编纂成书《本草纲目中的矿物史料》;包括张宏昭的《释雅》一书,从文化角度看,梳理古籍中的各种“石头”,都是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意义不容忽视。
3. 我眼中的地质
我们地质学家最有机会旅行,背着布袋和锥子,研究地下的财富,追溯古代的历史,这是我们的职责。 但是,除了敲石之外,我们经过的地方的山川情况,还有各种值得研究的人文条件和产品,而且往往与我们的石头有关。 如果你只是敲石头,什么都不在乎,你不辜负长途跋涉吗?从这种意志力和理解力的力量来看,很明显,人是有能力的,也是有灵性的。 如今,越是精细化的专业研究,目标越是狭隘,所以一般的观察是狭隘的,但还不如以前的学者,虽然有时专项研究不那么精确,但是在一般的观察中往往被勾勒出来,能看到大局。 这是翁文浩先生为杨忠建《西北篇》序言中的一段话。
2024年12月,**在海原地区发生事故,翁文浩(左)、谢家荣(右)等人前去调查。 1921 年 6 月,在甘肃省景宁县西乡孙家沟的一顶帐篷里。
现在的“地质”似乎正在汇聚成今天的“大地质”,以山、河、林、田、湖、草、沙为一体,其实在翁文浩先生的话中,你可以看到一点点萌芽。 这和我眼中的地质一样,有空间。
“中国恐龙之父”杨忠建先生
和《西北地区》的书影
说到地质学,我们不禁说起那群靠地质学谋生的人——地质学家心胸开阔,很朴素,没有细心的眼神,这可能与他们长期与自然打交道有关。 “仰望浩瀚宇宙,俯视繁华品类”,这个职业本身就是英姿飒爽。 地质学家也身体健康,比如已故的杨遵义院士,80岁高龄依然骑着自行车上班,这在其他行业是难以想象的。
回到主题,仔细思考,古籍中地质学的主题本身就是矛盾的:地质学是新文化运动后引入的概念,古籍中怎么会有地质学?
但为什么古籍中不能有地质学呢?我们这些对地质学稍有了解的人有幸读过几本古书。 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古籍中当然有地质学,但只需要现代人来梳理就行了。
我们在这里举办“探矿大讲堂”,这篇文章是我在“小讲堂”上分享的主题的修改。 当我分享我认为的“油”时,一位在那里工作的同事告诉我,它应该是天然沥青,而不是油。 我想把它写下来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关于冷食粉的成分,于佳熙老师的《冷食粉检查》在专门文章中讨论过,我就不赘述了。 鲁迅在《魏晋礼仪与文与药酒的关系》一文中也说,其组成,“乌石散基本大概是五种药材:石钟乳石、石硫、白石英、紫石英、红石脂;另外,恐怕会有一些不同的药物。 但你现在不必去看它,我想你不想吃它。 ”
《东坡志林》第五卷:“世上有钟乳石、黑喙、沉溺酒,求长寿者,从何彦开始。 阎某年轻有钱,所以吃冷食来助情,没有责备。 乌石散的毒无疑是巨大的,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说:“乌石散的毒很厉害。 我宁愿吃野葛根,也不愿拿五块石头。《十九古诗》曰:“拿食求仙,多为药误。 “为了长生而服用药石的现象,是最准确的总结。
参考文献: 1] 张宏钊.中国地质学发展简史[M].商务印书馆, 1956
2] 胡.有一点证据可以说几句话[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3]黄石屹.朱子语言班回族学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4] 沈括.梦溪写作讲座(1-2册)[M].中华书局,2024年
[5]由王家奎著。《本草纲目》常识[M].中华图书公司,2023
6] 唐端成公式.友阳杂项[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7] 吴启军,《滇南矿山厂图》校对[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8]袁昊问道。易建志年表续编[M].中华书局,2024年
[9]胡文辉.接吻的中国史 [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
10]王佳音.《本草纲目》矿物史料[M].科学出版社, 1957
11]杨忠建.西北段 [m].联合图书,2014
12]王扬志.沈括对石油工业的贡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3):4
作者单位:四川核地质调查院
编辑:赵如新
校对:吴淑玉、江淑敏、刘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