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宣布向立陶宛派遣两个营,引发了两国之间关于驻军资金的争端。 对于立陶宛这个小国来说,有大国的保护固然好,但在容纳5000名德军及其家属时,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举意味着立陶宛将需要在食物、设施等方面为驻军提供支持,这将带来巨额费用。 此外,双方在军费分摊和设施建设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目前陷入僵局。
这种矛盾可能会对德国驻军的计划产生影响,因为立陶宛负担不起如此巨额的费用,而德国自己的财政也面临压力。 这一争端的解决将影响整个欧洲世界的国际政治和军事格局。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德国经历了一段所谓的“去工业化”时期,默克尔**留下的财政基础即将被朔尔茨夺走。 这个时候,公众对花钱的问题变得极为敏感。
如果德国**答应承担大部分费用,公众就不会轻易放过它。 德国国防协会负责人韦斯特纳在驻军计划开始时就提出了物质稀缺问题,但由于欧洲国家“反俄情绪”的上升以及实际支出的时间遥远,当时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 然而,由于双方都投入了数月的前期工作,当真正需要资金时,结果却是大家都不愿意付钱。 这导致驻军谈判陷入僵局。
对于双方意见分歧,瑙塞达表示,这不会影响德国队在2024年之前的到来,立陶宛将尽最大努力分担基本费用,但也会有费用分摊的谈判。 但是,谈判并不意味着立陶宛愿意出资,只是为了表明立陶宛并不吝啬。 毕竟,立陶宛是北约国家,一旦与俄罗斯发生冲突,德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北约第5条的牵制。
立陶宛让德国驻军只是为了一个平台,并没有考虑到德国提前“牵制俄罗斯”的战略考虑,以防止俄军西扩。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过程非常符合西方各种计划的标准模式。 先是鲁莽,然后在遇到困难问题时,尽可能长久,事后找点面子,就不得不认输。
欧盟承诺向乌克兰提供 100 万枚炮弹,对俄罗斯实施的 10,000 多项制裁也是如此。 幸运的是,老欧洲在过去几百年的全球掠夺中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否则这些无能的政客就会被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