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本期《深度阅读》栏目邀请马 天骄,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2024年1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回归租赁业务本源,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为融资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融资租赁公司管理体系与时俱进,帮助企业合规经营,防范化解风险。2024年,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颁布了《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设备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市场规模明显扩大,服务领域更加广泛。 同时,行业发展也伴随着诸多风险,一些企业偏离主业定位,盲目发展壮大,淡化了融资融券的原有特色,将售后回租业务异化为准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薄弱,扰乱了行业秩序,《办法》已不能适应融资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股权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做好与现有监管法律法规对接的基础上,《征求意见稿》结合融资租赁行业实际情况,对风险管理、操作规则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为支撑和推动融资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征求意见稿》补充完善了风险管理、业务规则等相关内容,促进融资租赁公司稳健经营。《征求意见稿》从六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修订。
一是修订完善主保荐人制度。在《办法》确立的三类保荐人制度的基础上,新增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大型境外制造企业两类保荐人完善主要发起人总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标准,推动股东积极发挥支撑作用,切实承担股东责任;提高融资租赁公司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第二个是加强业务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业务风险程度和所需专业能力的差异,进一步明确基础业务和专项业务范围,取消非主营业务和非必要业务,严格分层次监管业务适当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股东流动性支持能力。
三是加强公司治理监督。全面落实公司治理、股东权益、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监管法规和制度要求,结合融资租赁公司组织形式、股权结构,明确党建、“三委一层”、股东义务、薪酬管理、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
四个是加强资本和风险管理。明确融资租赁公司在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重大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优化增加部分监管指标,明确监管评级、监管措施、行政处罚等监管要求。
第五,是的完善业务运营规则。针对融资租赁行业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业务运营规则进行补充完善,重点增加融资租赁资产转让、联租、固定收益投资、融资租赁咨询服务、保理融资等具体运营管理规则。 合作机构管理、员工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担保保险合作、保证金业务。
六是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结合近年来高风险非银行机构风险处置的实践经验,明确了解散、吊销营业执照、撤销、接管、破产清算五种处置方式,并作出清算工作安排。
融资租赁公司应调整行业发展方向,加强内部治理,严防风险一是在转型过程中,回归租赁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提质增效。 立足于融资租赁的本质,突出“融资”的特色功能,与传统银行业务相辅相成摒弃“准信用”的经营理念,规范售后回租业务,完善租赁物的选择标准,提升租赁物的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租赁资产在出租人资产负债表核算、财税支持、经营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承租人降低资产负债率,盘活沉淀资产。 第二个是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把握国产大飞机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中国商飞C919租赁业务;把握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机遇,密切关注LNG船、滚装船等需求量大、行业前景稳定的高科技船舶,选择机会进入船舶租赁市场;把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历史机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积极布局设备租赁。 三是强化风控能力,坚决守住无系统性风险底线。 强化信用风险分析能力,提高租赁客户现金流**的准确性,提高风险监控的敏感性;加强租赁物管理,提升租赁物维护专业性,合理选择相关保险产品,分散风险;增强合规意识,密切关注融资租赁行业动态和最新政策法规,强化依法依规解读政策、开展业务的能力完善企业内部风险防范预警体系,依托智能风险分析工具识别早期风险信号并完成预警,提升风险识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实习编辑:李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