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三周年。 从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工作重点,到第一次将“双碳”写入第一份工作报告,再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放,三年来,社会各界逐步加大减碳力度,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设完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虽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依然存在。 随着2024年碳排放达峰的临近,国家不断发布减碳政策,以及高碳企业市场生存空间的逐步缩小,各种压力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在政策的引导下挖掘潜在市场,创造更好的价值。 作为经济社会参与最广泛的领域,如何真正实现科学的碳减排目标,成为制定科学减碳目标后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事实上,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有很多关于如何为企业“减碳”的讨论。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进曾将常见的减碳做法分为三类:一是“衰退减碳”,即通过减产来减少碳排放;二是“增效减碳”,在技术体系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三是“创新减碳”,即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在实现相同产出的同时减少碳排放。 刘世进认为,相较于限电等递减碳量,以及节能减排等增效型减碳量,创新减碳是根本性的减碳方式,能够实现减碳与增长同步推进。
如何实现更具挑战性的“创新脱碳”?如何推动企业从最初的“试水”阶段到更深层次的“过河”阶段减碳?新兴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围绕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走减碳之路,即将出版的《碳搜索:企业先建立后分解的碳中和之路》(以下简称《碳搜索》)一书给出了更深入的**。
该书从“低碳产业之路”和“零碳运营的艺术”等六个章节中展开,展示了国内外政策趋势的最新变化以及企业减碳实践各个环节的核心路径。 来自**财经大学国际绿色金融研究所的两位作者王耀、史奕辰,通过聚焦碳减排路径分析、资源有效利用、企业高质量管理,帮助企业构建“碳知识网”,为企业从顶层设计到实施的碳减排提供系统指导。
其中,在具体路径发展方面,该书将企业的减碳路径总结为“三步走”:一是企业需要根据现有制度进行碳排放核查;二是根据不同的排放渠道,由浅到深进行减排;三是利用外部交易,抵消日常经营中难以减排的生产环节的碳。 在“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碳搜索”进一步从制造、科技、能源、金融等行业抽取参考案例,为企业实现“零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参考和建设性建议。
以制造业为例。 该书从科学的减碳目标设定、绿色工厂建设、ESG管理、ESG评级绩效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详细分析了联想集团的“零碳”转型路径。 经过多年的探索,联想集团已经走上了一条从自身经营制造到减碳,再到首链协同减碳,再到助力行业企业低碳发展的实用之路,绿色行动贯穿于产品设计、材料应用、制造制造、包装物流、产品管理、连锁管理等各个环节。
结合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和区域属性,《碳搜索》还收录了联想集团等众多中国本土企业“零碳”转型的代表性案例。 这些案件涉及能源、制造、建筑、交通、金融等领域,包括中石油、宝武集团、宁德时代、蔚来汽车、平安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