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公布了第三届成都市中小学“熊猫走世界”中外文化交流结果,经过省、市专家多轮评审,金牛区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众多学校、多名教师上榜。
长期以来,金牛区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教育功能,拓展国际教育“朋友圈”,充分利用互动交流的良好机会,讲好地方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向世界推广中华文明和天府文化。 上榜学校的优质课程有哪些特点和亮点?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让我们来看看。
成都市第七中学万达学校:“大富翁”熊猫走成都“课程
学校通过梳理成都经典景区,结合来成都学习孔子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大富翁”地图上呈现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反复练习存在句“是”和复习旧知识, 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深度感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成都文化学习的热情。
万达第七中学作为教育部首批设立的具有中外文化交流特色的学校之一,致力于开展国际友好学校结对、中外课程共建共享、国际理解课程等项目建设。 2024年以来,学校课程连续多次荣获市、区级精品课程评选一等奖2024年,学校荣获金牛区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优秀创办单位2024年,学校国际理解课程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案例汇编》。
成都行知小学:“熊猫课程:走近青花瓷”课程
课程营造“拍卖”情境,邀请中外学生参与竞拍,引导中外学生了解青花瓷的悠久文化和高艺术价值。 中外学生一起绘青花瓷瓶画,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格局。
行知小学依托“熊猫走天下”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持续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先后输出了“文化沉浸友爱如歌”、“汉服之美”、“走进青花瓷”等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特色的交流课程,带领学生在日常教育中开阔民族视野,与学生一起讲好中国故事。教学工作。
成都兴盛小学:“川剧体感与体验”课程
课程主题是川剧的感受和体验。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其歌唱、读书、做事、打斗、手、眼、身、法、步都是通过“肢韵”实现的,是一门用动作表达故事情节的综合艺术,学校用简单的动作让新西兰小朋友感受川剧的表演, 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为成都川剧特色学校,为进一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全面提高师生国际理解素养,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学校依托川剧特色品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校本读者, 并立足川剧特色,开展“熊猫走天下”课程,让世界感受川剧魅力。
成都英门小学:“诗画,中英融合”课程
课程依托天府文化,进一步打造中外交流教育课程品牌。 从杜甫的诗歌中,中英留学生感受到了成都的美好,激起了英国孩子对成都的向往。 这样的线上活动,不仅培养了我校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也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国汉语的广度和博大精深。
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之际,为营造温馨、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迎门小学师生举办了以“迎大运会,学习英语交流”为主题的首届英语活动周。 通过课堂活动、英语绘本阅读、旋转木马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将学习英语的种子悄然种在孩子们的心中,为今后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成都五边市小学:《云语“莲花”——爱之心,从古至今“课程》
学校邀请学生与泰国孩子分享他们生活中的“莲花”,以及老师讲解的中国“莲花”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体会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从自身发展历史和现有优势资源出发,结合“茶”所蕴含的独特教育价值,立足于学校整体课程建设,以茶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途径,以营造“茶文化”校园环境为重要助力,以互联网为重要支撑, 开展“互联网+人文”系列交流活动,让孩子一睹世界的多样性,“闪耀”看清自己的“根”在哪里。
成都茶店子小学:“藏在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课程
学校与新西兰凯厄波伊北方学校开展了线上交流课程,通过歌曲分享和互动提问等方式,向新西兰的孩子们展示了我们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如诗词歌曲、风俗风情、趣闻、美食等。
作为教育部首批中外文化交流特色学校和成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验学校,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在近期“心耳相交,与世界共鸣”中澳交流活动中,学校茶韵民族乐团携《蜀乡随想曲》拉开了首届交流会的序幕,乐团碰撞融合中西乐器,展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蜀乡韵味,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觉享受。 (潘环环区教育宣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