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国际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报告了《改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促进粮食安全》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国际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ICUD)由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于2024年成立。
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等新问题。 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正逐渐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模式向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模式转变。 肉蛋奶成为餐桌的主角,粗粮、豆类等传统植物性食品的消费比例大幅降低。 根据《202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中国居民平均摄入过量的红肉、谷物和食用油,全谷物、水果和乳制品严重不足。 肉类消费方面,2024年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约为32x 和 25次。 此外,加工食品在人们饮食中的比例也在增加,如方便面、零食等高热量、高盐、高糖的食品。 总的来说,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与推荐的饮食(如中国饮食宝塔和柳叶刀饮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研究发现,红肉、禽肉、奶蛋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精制谷物和食用油消费量明显增加,全谷物、水果、坚果等植物性食品摄入量不增加,给营养健康带来多重挑战, 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
根据这项研究,植物性饮食是实现健康和可持续饮食转型的关键途径。 在本报告中,植物性饮食是指以天然植物源性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植物油等)为基础,同时食用一定比例的动物源性食物(如肉、鱼、蛋和奶、动物脂肪等)的饮食。 推动向植物性饮食的过渡将有助于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健康,有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减轻粮食安全压力,促进乡村振兴。
研究还梳理了促进居民饮食转变的影响因素和有效干预措施,并综合了对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浓缩了推动我国饮食向植物性饮食转型的四项政策建议:(1)提出适合我国居民的植物性膳食模式,并制定不同地区的植物性膳食指导方案;(2)推动全民植物性饮食转变,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取差异化扶持措施;(三)普及“食育”教育,营造植物性饮食环境;(4)以植物性饮食为导向,调整植物性食品生产结构,提高供应能力。
本研究由浙江大学秋实讲座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志刚教授牵头,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协会资助。
促销]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本**刊物或**企业宣传信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仅供读者参考,相关内容请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