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了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有这样的问题吗?
当然,前提是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的:经济增长正处于下行阶段。
明明增速在,为什么会变成下行趋势? 这是在谈论增长率,一年前的增长率是两位数,此后是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明年专家们一致认为,今年的增长率将降低到去年的弱平台。
从趋势上看,是增速的下降趋势,而不是经济总量的下降趋势; 但从经济形势来看,这是不利的一面。 经济正在动态增长,没有增长或缓慢增长可以定义为下降趋势。 业内一直有一种说法,对于中国具体的投资型经济来说,增速低于增速是负的,因为支出在扩大,投资效率在下降。
在下行阶段,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一是稳步增长。
要保持增长,就要加大投入,而且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因为投资效率已经到了边际,过去要投资三块钱才能拉一元,现在要投资九块钱。
二是稳就业。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经济下行是因为产能过剩,不是谁失去了信心,而是订单不支持信心; 产能过剩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起作用; 贷款额度放开,贷款人少,企业抢单,拼命抢单,人攫取微利,是产能过剩的场景。 大量企业破产,大量企业生死不活,成为僵尸企业; 既然产能过剩,如何稳增长?
经过一番研究,认为中国的负债率与日本相比并不算太高。问题在于投资是否流向国有企业,市场需求和效率,以及对就业型企业的支持。
第三,稳定物价。
物价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奇怪的循环,一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似乎并没有伴随着世界高通胀,相反,主要的相关指标反而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这是一个很快就会过去的症状。
产业指标被困在资源错配中,大量的资源,国家的投入,是给国有企业,以完成地方的绩效考核,而不是以社会需求和市场效益; 流动性部分锁定在长期项目中,部分锁定在负债形式,而支持就业的私营部门缺乏订单,中等收入群体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缺乏预期,消费受到抑制。
其实,不是价格没有涨,而是控制得好。 在我们的日常商品中,粮食和猪肉的分量很高,如果这两个基本保障做好,大家都会感觉好很多。
不可能三角
以上就是政策的三稳,我们不必在全世界寻找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这三个稳就是一个三角。
如何稳定物价,收紧货币**。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明年是负债之年,这意味着什么? 由于房子卖不出去,地方政府入不敷出,一直以高额债务扶持经营,债务到期怎么办,发行国债专项国债,以长期债务代替短期债务,保障地方财政正常运转; 今年的债务,明年会是什么情况? 明年楼市卖得不好,债务会继续堆积,财政赤字必须扩大。 货币超发最终将反映在价格上,价格处于长期通道上,这是一个高概率事件。
债务的最终解决方案是经济高速增长,如果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可能收紧货币,这就是矛盾。
稳定就业、增加货币取决于什么**。
这不是不可能,而是毫无意义。
现在不是银行缺钱,全世界的金融中介机构都扮演着中小企业的第一角色,现在企业贷款不活跃,资金不足,订单不足,压力更大的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企业不景气,支付是逆市场而行的, 大多数企业处于产能过剩的大循环中,需要做的就是缩减资产负债表。
任泽平和七位学者联名喊要打经济,激情难能可贵,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打还是有机会的,他们想打,不打。
稳定增速、加大投入靠什么。
这太有可能了,但这也是最可怕的。
高铁不折腾,现在新投资的项目是水利,不能说一文不值,但是中国是集体所有制,很难走大农业的道路,像美国一样,两兄弟的农场产值是大寨的100多倍,那么,如果投资是保护的,那么,如果投资是保护的, 得失减半,因为正是由于二元结构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造成了资源错配,效率下降,资源没有流向市场需求和民生,这决定了我国居民的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于是,形成了今天的产能过剩和经济衰退。
换言之,扩大投资,以极高的成本解决暂时的紧急情况,但会加剧人民的结构性矛盾。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冲突,也不存在不可能的三角关系,但在实体经济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矛盾。
近十年来,我们不是一直在做三稳工作吗?
没有企稳,有不可能的三角形,经济增长此后一直呈下行趋势,今年的数据其实很弱,是相对于去年的低点,明年会放缓,会越来越难; 就业失力,最能反映经济增长动力的青年失业率从8月开始就没有公布,7月份就定了,这是一个严重的警告,因为明年还会有1000万大学生加入就业大军; 谁是就业来源? 只能是民营企业,资源无法有效流向民企,稳定就业是不可能三角中最不可能的; 物价是检验我们判断力的时候,现在全国的债务总额,从地方、国企、民企到居民,都已经达到万亿元,物价能稳住吗?
如果不能刺激经济,如果民营经济不能重新进入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就会摆脱日益沉重的债务压力,而最残酷的方式就是货币贬值,这将表现在物价的加速上涨上。 希望这不会发生,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的周期。
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三角形,之所以解决不了,是因为经济结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