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苏战争”的爆发,双方关系开始急剧下降。 在当时“非我即敌”的外交政策影响下,恰好在镇宝岛爆发了自卫反击战,我军压倒性的技战术优势使苏军付出了代价,苏联立即开始在远东增兵。 当时,我军情报部门从苏军最高统帅部专门编制了苏军在远东的增援部队,即6个集团军、4个步兵军、17个摩托化步兵师和空降师,30多个导弹基地,共计130多万人。 针对苏联装甲集群的强大威胁,我方提出了多种对策。
一种情况是安排炮兵部队与步兵合作,摧毁坦克周围的有生力量和轻型装甲车,然后步兵设置伏击,向坦克的薄弱阵地投掷反坦克地雷和集束手榴弹。 然而,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和危险。 装甲集群不仅可以由步兵和步兵战车协调,还可以通过坦克和坦克进行协调。 而且,苏军的坦克质量非常高,我军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几乎无法穿透他们的重型装甲,即使是个别火箭发射器也很难威胁到他们。 考虑到装甲集群的力量和数量优势,我们不得不寻找其他方法来对付它们。
于是,提出让羌-5战机携带“飓风一号”氢弹作为战术核武器,攻击苏军装甲集群的计划。 飓风-1是一种氢弹,当量压缩在10万吨TNT以内,可以满足在前线打击苏联装甲集束的需要,适应性也很好。 然而,对于执行此类任务的飞行员来说,几乎不可能安全返回。 为了防止我方使用这种玩法,苏军刻意加强了防空火力,使得我方飞行员在任务中的生存机会更加渺茫。 尽管该计划存在巨大风险,但正是这张无助的底牌让苏联军队从头到尾都没有挑起针对我们的战争。
他们担心的是,这130多万苏军会淹没在我们浩瀚的海洋之下,在欧洲形成东西方趋势之后,苏联将完全没有回头的机会。 因为在我们切断了苏联从新疆到远东的铁路后,苏军再也无法照顾远东的130多万军队了。 苏联的真正对手是欧洲和美国,它们不想也不敢在远东失去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只能放弃和我们一起玩的想法。 总的来说,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我们不得不寻找突破口。
尽管这种情况存在巨大风险,但我们必须准备好使用核攻击来抵消苏联军队的地面优势。 这是我们当时必须做出的选择,也是我们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