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冰雪季节,芦泉交子山被银光包裹,玉树琼花为昆明的冬天增添了一道北方雪景。
近年来,随着扶贫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乌蒙乡依托辖区交子山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了“冬见雪、春见冰、见花、见秋见水”的旅游景观,释放出“旅游+”红利, 让“冰雪”成为“金银山”,助力乡村振兴。
山区村民举着“雪饭碗”。
蕉子山属于乌蒙山系公王山脉遗脉,景区位于鲁泉县东北角乌蒙乡乌蒙村委会境内,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时间为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近5个月的冰雪期, 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是昆明唯一的冰雪旅游景区,被誉为“滇中第一山”。
乌蒙乡按照“牵线搭桥、企业投资运营、群众合作参与”的发展思路,建立股权和分红利益联动机制,共同开发冰雪旅游资源。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秉承“冰雪旅”和“实体塑旅”,规划建设交子山国际滑雪场,滑雪坡面积6万多平方米,作为昆明首个户外滑雪场,为交子山冰雪旅游注入运动元素。 同时,我们将共同策划“云南昆明交子雪山第五届户外冰雪嘉年华”品牌活动,将山上赏雪、山中戏雪、山下滑雪等一系列冰雪体验活动联系起来,将冰雪“冷资源”转化为旅游“热经济”。
教子山新村“95后”大学生“村官”耿家英说:“教子山新村以前是一个不起眼、不方便的小山村,进出雪地非常困难,2024年以前,村民主要靠种土豆、白芸豆、放牧为生,年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 自从“雪饭碗”结束,吃到了“冰雪饭”,年收入大幅增加,一些村民在景区经营售货亭,售卖氧气瓶、帽子、手套、食品等,在旅游旺季,有的村民经营民宿+餐厅+售货亭,一天收入要6000多元,现在每年都盼望着雪季早点到来。 ”
业态融合释放出“热效应”。
乌蒙乡围绕“吃、住、行、娱、购”六要素,坚持“一体化发展、规范建设、市场化运作”,依托交子山冰雪资源,探索“冰雪旅游+冰雪民宿”、“冰雪旅游+特色美食”、“冰雪旅游+民俗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 整合集生物多样性展览、民俗文化风情展示、特色农产品及美食鉴赏、康养旅游民宿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交子山4A级景区、交子山滑雪场、交子山新村旅游民宿项目。 完成日落日落广场、观光索道、旅游栈道、彩虹滑梯、房车营地、四方井小市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乡村振兴旅游示范项目建设。 结合彝族饮食文化,推出彝家黑羊汤锅、彝家小锅酒、苦荞粑粑、树花椰菜等彝族特色美食。 编纂了《大樂武蒙与大幸福的田野》民族文化文集,绘制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等各类壁画20余幅,促进交梧子山与彝族文化冰雪资源交织。 “冰雪+”模式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延伸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链条,提升了交子山冰雪旅游特色价值。
交子山新村作为景区内的村庄,依托冰雪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以民宿为主导的新型业态,202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130,000元。 可以说,冰雪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 乌蒙村党总支书记徐宝泉说。
优化环境,叠加“温服务”。
乌蒙乡党委、乡**每年优化制定《乌蒙乡旅游接待工作方案》和《乌蒙乡旅游旺期(元旦、春节)接待应急预案》,整合旅游办、市场监管、村镇规划、派出所等职能部门资源, 定期联合开展景区健康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诚信经营等旅游市场专项检查。充分发挥党建领导的凝聚作用,用好交通劝说公益岗位,采取“一流员工+企业员工+村干部+交通劝说”的模式,将各方力量拧成“绳子”,加大冰雪旅游旺季值班强度, 维护景区秩序,及时疏散、排水,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昆明**记者罗坤亚,通讯员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