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一下并撤回它?究竟是让IPO公司“吓坏”的现场检查?

小夏 历史 更新 2024-01-28

2024年11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就修订《首次公开发行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指出,本次检查中,还存在个别检查主体任意撤回发行申请或被动配合检查工作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强化“报告、承担责任”要求,巩固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

强化“申报责任人”,是《现场检查条例》修订中较为重要的变化。对检查后撤回申请、检查中反复出现类似问题、拒绝阻挠检查等行为实行更严格的制度限制。 此次修订正式删除了“免责期”条款,即使IPO被撤回,证监会也会进行检查并处理发现的问题,进一步限制了个别检查主体随意撤回发行申请的问题,提高了企业报告责任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此外,近24个月内,因现场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检查对象、主办单位、**服务机构或其相关责任人员受到行政监督措施或自律措施如果现场检查发现类似问题且性质严重,证监会和交易所可以严厉处理。

这也意味着,Pre-IPO公司需要进一步了解现场检查的相关要求,更加重视现场检查。

对IPO的现场检查,一度让IPO公司和中介机构“吓坏了”,甚至“一过审核就撤回”。

公开资料显示,近三年来主动退出、终止现场检查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截至2024年11月15日,证监会共对2024年以来拟上市企业105家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其中50家企业已撤回材料占4762%,近半数企业在申报后被“撤出”。

从证监会通报综合分析来看,大量企业在被选中进行现场检查后撤回IPO申请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类:

内部控制方面的重大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无法有效防止财务失当或失误,存在个人卡收支、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等问题,企业担心内控质量缺陷会造成较大问题,遂撤回IPO整改申请。

2.财务问题:检查过程中,公司财务报告存在财务缺陷,如未充分核实关键收入和成本财务数据、会计处理不当或财务违规等。 企业选择撤回申请以避免更严格的审查和潜在的处罚。

3.信息披露不足:部分发行人为逃避法律责任,未如实披露对赌协议、重大诉讼披露不全、违法违规行为等重大事项,实际情况不足以满足上市要求或不够透明。

其他问题:企业也可能因管理层变动、经营不稳定、市场环境变化等内部问题而撤回申请,如IPO申请过程中业绩大幅下滑,目前不适合IPO,因此不宜撤回,等待更有利的时机。

此外,有些项目不是因为企业的“硬伤”有多大而害怕检查,而是因为很多赞助机构对实践质量缺乏信心,发现问题后不敢承担责任,所以选择撤回申请材料。

然而随着《现场检查规定》的修订,企业“检查后退出”可能已成为过去,以下将根据现场检查对象的设立、现场检查内容、流程和企业准备事项等,详细开展现场检查,让IPO前企业进一步了解现场检查的相关要求。

根据《现场检查规定》,确定检查对象有两种方式:随机选择和问题导向

随机抽取

原则上,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注册部门提取每三个月组织一次所有被接受的企业都应纳入抽样范围(提取前已列为问题导向检查对象的企业除外)。

根据相关规定,中国**行业协会通过抽签确定抽签抽取的检查对象,抽签过程接受独立的第三方现场监督。 检验对象确定后,中国**行业协会将通过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

2.以问题为导向

面向对象的检查对象由交易所审查部门或中国证监会登记部门确定。 在IPO公司在发行上市审核或登记阶段,对发行条件、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存在重大疑点或异常,未提供影响审核判断的合理解释的,可以列为审核或注册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的检查。 交易所审核阶段的IPO企业有上述情形的,证监会登记部门可将其列为问题导向检查对象。

确定检测对象后,交易所审计部门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保荐人、服务机构。

(1)现场检查时间

项目提交受理后2个月内,可随机抽取进行现场检查,然后由监理部出具《现场检查通知书》,名单公布3个月后进行现场检查,现场工作时间约1个月,检查人员10人以上,由证监局专业人员和外部任命人员组成。

(2)现场检查方法

根据《现场检验规定》,检验组在进行检验时,可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检验方法:

1.检查被检查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场所相关地点

2.获取检查对象工商资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财务报表以及生产、销售、仓储记录等;

4.对巡检对象的主要业务周期和关键信息系统进行走访测试;

5.询问支票目标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财务人员等;

6.拜访作为考察对象的重要客户和商家;

7.吸引感兴趣的各方

8.担保验证推荐人,**服务组织工作文件询问有关人员;

9.视察组认为必要的其他手段。

某企业现场检查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进场检查之前,检查组会认真研究相关线索和公司招股书、审计报告,收集整理互联网相关舆情信息集体讨论检查要点,制定检查计划,根据检查计划确定检查组成员,做好保密、廉洁教育等培训工作。 进入现场后,及时进行银行账户交易,监控重要资产,进行约谈,审阅发行人的账簿和中介工作底稿等工作,并拜访参与公司促销费用的合作伙伴。

下面根据被选中进行现场检查后撤回IPO申请的主要原因,对现场检查中涉及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内部控制缺陷

根据《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以及经营的高效效益。 ”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得不到有效执行,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将得不到保障。

发行审核委员会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时,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分包、招标、收入确认等制度。

2、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存在现金管理混乱、账外现象、会计错误频发、安全事故频发或贿赂行为,是否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

(2)财务数据问题

财务数据是衡量企业是否符合上市标准的硬杠杆,而以往IPO公司的舞弊行为通常表现为财务舞弊,因此财务问题一直是现场检查的重点,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在财务真实性方面,是否存在虚增利润或调整,申报的财务报表与企业原财务报表是否存在差异。 在收入确认方面以及公司是否采用正确的收入确认方法,确认的依据是否充分。 如果一家公司的收入确认方法与业内同类上市公司存在重大差异,这也会引起监管机构的质疑。

基于股份的支付,公司是否正确确定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并确认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成本。 向员工、顾问、客户、商人等利害关系人增发和转让股份,也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否构成股份支付应综合确定。

(3)信息披露问题

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如违反环保法规、侵犯知识产权等,或面临重大法律诉讼。 如果公司存在这些重大问题,且未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故意隐瞒与公司经营风险相关的信息,可能会误导投资者。

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的IPO都要经过几年的规划,在此期间投入的资源、成本、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拟IPO的企业在现场检查中不放过任何侥幸心理,杜绝“病态申报”。

同时,针对现场检查,有必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有效预防和检测财务不当行为,并确保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其次企业需要确保重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提前准备所有必要的文件、财务报告和记录,以便轻松应对监管审计。 另外财务数据需要严格审查,以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无误,尤其是关键财务数据和重要账户余额。

最后中介机构尽职调查也是确保公司财务报告和运营合规性的关键步骤企业可与中介机构制定自查清单,并组织专人提前对企业进行自查,使企业更好地应对IPO现场检查,提高上市成功几率。

相似文章

    长期酗酒导致吞咽困难,原来是食道癌!

    食道癌处于中晚期 一名高级 酒鬼 被送进了病房。据患者自己反映,他每餐喝斤酒,喝了一辈子,如果不是半年前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估计还会继续酗酒。查房时看到这个 酒鬼 脸色黝黑,身材瘦极,用枯萎来形容他的样子也不过分。通过查看病例,可以知道他已经处于食道癌的中晚期。事实上,此类患者并不少见,食管癌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