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繁荣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游为契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农文旅融合通过农、文旅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多业态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生态、气候等价值,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三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 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重庆东南部武陵山区的城镇,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该地区土家族苗族文化、桃园文化、边城文化等民族民俗文化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长期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重庆东南部武陵山区城市群以文旅融合引领区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年接待量达到1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
但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不足等因素影响,渝东南武陵山区城市群农文旅融合发展也面临一系列压力,亟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通过“以农促旅、以旅强文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良性互补,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综合振兴,积极探索山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
为充分发挥渝东南武陵山区城市群生态文化优势,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坚持旅游发展一体的理念,以现代思维发展乡村旅游, 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是推动“点”与“面”深度融合。 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整合跨区域文旅平台资源,组织协调市级工作,实现多计划合作。
1.统筹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加强全区统筹规划,依托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渝东南武陵山城市群区域联动,编制联盟落实发展规划,推动各区县融入示范区建设, 统筹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区域资源共享,重庆东南山水融合,民俗相似、文化共生、民族特色相似,各区县传统文化与自然资源相近,景区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和营销的内卷化。 要推动区域各区县合作联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将毗邻湖北、湖南、贵州、重庆的优质旅游资源串成一条线,打造重要旅游景区道路、民族民俗风情带等跨区域精品线路。 充分发挥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作用,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交流,促进文旅资源、产品、市场、信息的区域共享,扩大品牌市场影响力。 支持以渝渝东南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为区域平台,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联合开发等方式,与武陵山县平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国内景观旅游新标杆。
二是推动“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 目前,重庆东南部武陵山城市群6个区县微循环交通网络尚未形成,需打通以跨区域航空、高铁、公路网为基础的对外旅游交通建设,提炼区域文旅品牌核心要素和标志性特征。 加强外联畅通无阻。 加快重庆湘、重庆、渝矢铁路建设,重点连接重庆东南与湘、川、贵州,形成大武岭大交通格局提升钱江、武隆机场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渝东南地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示范秀山机场规划,开辟低成本航线,着力打通国际旅游航线,完善渝东南航线布局。 促进内循环。 加快推进渝湘高铁重庆至潜江段建设,积极推进滇江至丰都至武隆、秀山至莱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大武岭山旅游圈建设。 支持石柱、丰都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实现长江三峡旅游市场与武陵山客源市场有效互联互通。 文化资源挖掘。 推出以武陵山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夜游、文创产品、舞蹈诗剧、影视拍摄、代言、文化传承人评选等方式,升级打造“武陵七彩苗乡”、“中国峡谷城武陵会议室”等“大武岭”区域公共文化旅游品牌。 推出定制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高端旅游产品,打造武陵山地区“生态旅居”、“婚恋旅游摄影”、“户外探险”等小众旅游产品。
三是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以数字赋能,创新管理、营销思路和体验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定点推送功能,利用元宇宙实现“云旅游”、“云娱乐”、“云会展”,便于对居民旅游和市场进行精准分析和管理。 推进文化和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旅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城市空间文化旅游集聚, 加快建设特色文化旅游村镇体系。加快建设“文旅大脑”,依托武陵山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开发智慧旅游应用场景,实现“文旅资源一张图”和“数据共享一张图”。 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智慧博物馆”“文化云驿站”“云消费”“电子书吧”等特色功能,打造沉浸式、场景化、体验式文旅消费新标杆,用“数字+”深度挖掘渝东南优质文化资源,延伸文旅资源产业链,讲好武菱故事。
四是推动“现在”与“未来”深度融合。 以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深入挖掘民俗与民族文化,实现未来产业、风格、文化、服务融合,着力打造引领数字文旅体验、彰显文化特色、呈现未来元素的文旅融合示范区。 加快文旅生态圈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集旅游综合体、艺术装置、民宿产业于一体的文旅产业生态圈建设注入游阳民歌、土家族挥手舞等特色地域文化符号,通过发展武陵菜、风情民宿、文创纪念品、民族演艺项目、特色文旅市场等,围绕“美食、 住宿、旅游、购物、娱乐“,形成多产业共生的一流文旅产业链,打造未来文旅融合新景区。强化旅游配套服务,打造未来综合服务“一体化”场景,聚焦旅游所需的公共服务,在现有医疗、住宿、儿童服务、购物、健身等场景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打造游客茶饭饭后互动交流的“五菱会议室”,完善购物、餐饮、餐饮、餐饮 景区内金融等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快乐旅游圈。完善数字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放心旅游”建设,在智能平台旅游端提供一键求助功能,针对山区可能缺网的情况,开发北斗室外应急通信、室外报警站自动连接等设备。
作者为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