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老窑,参天古树。 在信阳市,有一个有着近千年制陶历史的悠久村落——国瑶村,拥有丰富的紫砂土资源,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陶瓷烧制和陶瓷制品集散地。 因为建在山上,窑头形似龙头,所以叫龙窑,又因为位于国窑村,当地人习都叫它郭瑶。 鼎盛时期,村里有窑炉16座,技工300余人,产品远销湖北、河南、安徽等156个县市。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窑村的陶艺产业慢慢衰落,只剩下一座龙窑和十几个老工匠坚守,一年烧制的窑炉只有四五座。 国窑村的老窑和传统陶艺,正面临着衰落、消失的艰难局面。
要了解这个2024年被评为河南省传统村落的村落,就要从这个郭秀才说起。 700多年前,这个姓郭秀才的开始做陶瓷生意,有一次偶然来到小村子,拉了一些红土回来,没想到烧制的陶器比他以前的要好得多,于是干脆在这里建了一座龙窑,村子从此就以他的姓氏命名。 指着身后国瑶遗址的年环墙,国窑村委会主任梅彦泉雄辩地说道。
梅彦泉介绍,遗址堆积层堆放着大量的陶器,横跨元、明、清,甚至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见证了历史年轮和郭窑的发展。 堆积层中器皿的形状比较丰富,有酒烧、灯烧、大桶、桶罐、酱锅、面盆、菜锅、汤锅、碗盆、油罐、五桶罐等84种产品。
鼎盛时期,国窑村有龙窑16座,陶瓷制品近百种,技艺精湛,种类齐全,远销江南北。 正是因为国瑶村有着700多年的悠久制陶历史,才使国瑶陶艺被评为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彦泉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制品的更新换代让陶艺家转行,1000名陶艺家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真正能熟练从事陶艺的人不到10人,而这部分工匠的年龄已经超过65岁, 被评为**县“民间工匠艺术家”的江春海就是其中之一。
见到江春海的时候,他正在工作室里忙碌着,为过几天开窑做准备。 看到记者来了,江春海连忙指着室内墙上的老窑介绍道。 身为老工匠的我,觉得村里的窑炉又热了起来,心里感到难以形容的喜悦。 江春海介绍,村里新建的龙窑升温速度和保温效果较好,温度可达1300°C以上,既能烧陶器,又能烧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