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 山西省太原市环境检测案、陕西省习市某检测校准案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已由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监督处理。 山西、陕西两省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要求,成立专案组,对犯罪事实“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全面查处,依法查处涉案人员。 坚决打掉犯罪团伙。蓝点认为,两家涉嫌违法犯罪的公司将依法受到处罚。 在此,庆风打算提醒相关部门,对于环保检测造假现象,绝不能止步于对涉案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调查处罚,而应不分谁、谁牵扯到底,以有效震慑那些敢于作弊的人。
据新京报相关报道,山西太原市和陕西省习的两家检测机构涉嫌诈骗,经卧底调查查实。
习一家环境检测机构二三十人,按要求配备各种实验室,占据了办公楼整整一层,虽然标榜其行为公正、服务规范,但实际上涉嫌欺诈。 本机构相关人员到咸阳市威乐口腔诊所采集医用污水水样时,由于污水处理设备未使用,排水口基本无水排放,取样员直接拿来一盆自来水倒入医用污水处理设备中, 然后从排水口取一个“污水样本”带回去检测。
山西省太原市一家环境检测公司不仅伪造监测数据,还在抽样过程中与被监测企业串通一气,通过临时添加化学品,确保监测过程中相关指标“暂时合格”。 就连检查人员也不忘告诉被检企业相关人员“以后遇到检查时要及时加药”,以防“别人检查不合格就麻烦了”。
现场检测抽样都是假的,后期还采取各种手段伪造相关数据处理。 如果不在现场检测,可以使用酒店房间的采样器进行气体监测,甚至可以使用带有“后门”的监测仪器,可以随意更改系统中的原始数据。 而这些带有“后门”的大流量烟(气)测试仪,据《新京报》报道,都指向了青岛的同一家电子仪器制造厂。
有没有可能猜测,环保检测造假可能已经形成了从检测仪器的生产,到检测机构使用仪器,再到环保企业上报数据的一系列环节?
据新京报报道,涉嫌诈骗的采样者虽然自称良心不安,但仍要按照公司要求去做,据说“因为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即使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发现相关企业不合格,也必须尝试向企业出具合格报告。
事实上,生态环境部一直在依法依规查处环境监测造假行为,甚至重罚。 2024年2月,在陕西、山西两家检测机构被挂牌监管前,广东国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环境监测造假案、格林天(上海)环保科技发展公司故意更换监测样本案、江苏南京联顺机动车检测服务公司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案等三起案件, 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予以公示。
在这三起案件中,广东国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80份监测报告存在未经采样分析直接出具监测数据、故意不真实记录或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纸质原始记录与电子存储记录不一致、替代样本分析等多种伪造或篡改监测数据的行为。 虚假报告涉及45家排污单位,涉案金额达66家49万元,总经理罗谋辉等5名人员被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一年九个月以上一年二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公司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被罚款20万元。
重罚之下,环境监测 为什么人们敢于知法而违法?蓝点认为,仅仅对涉嫌造假的第三方环保检测服务商进行处罚是不够的,还要对已经形成的打假链条进行全方位的打击,从而产生相当大的震慑作用。 否则,即使被举报的第三方检测服务商受到查处,也会有其他第三方检测服务商为了牟利,不惜步前辈机构的脚步,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