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闻客户端记者 石温 通讯员 姚萍平 杜玉莲。
因为年轻时做过衣服,周小梅在做居家养老服务的时候也会帮老人缝补,这是她从事了近十年的额外服务。
在她工作的养老院里,周小美认真、细致、专业,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妹”。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小妹每天要在家照顾5位老人,高峰期一天6位,每周还要在家服侍40位老人,有的常年瘫痪在床。
萧姊妹说,30年后,她很享受自己的生活。
儿子因抑郁症去世,老人中风瘫痪在床
在杭州临平崇贤街沿山的山村里,有一对80岁的夫妇,阿南和毛,他们和周小梅在同一个村子里。
5年前,阿南老太太第一次小中风后偏瘫,周小梅开始在家服侍她,平时帮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和她聊天。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天冷的时候,老爷子不能弯腰洗脚,洗澡也很不方便,就算到了晚上,小梅也会主动上门帮阿毛照顾阿楠。
在杭州,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是免费的。 昨日(12月12日)上午,肖姐和养老院的几位姐妹带上了取暖炉、护理垫和专业沐浴用具,上门给瘫痪在床的阿楠洗了个舒适的澡。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洗头、洗澡、修指甲,大家忙了一会儿,躺在床上的阿南不停地感谢:“国家真好!这个国家太好了!”
两年前,阿楠的病情还不是太严重的时候,阿毛觉得自己一个人可以照顾妻子,于是就让小梅不要上门,但小梅总是松了一口气,经常过来照顾他们。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小梅很早就认识阿南和阿毛——因为二长老的大儿子和小梅是初中前后桌的同学。
他很安静,从小就不怎么说话,工作也很好,没想到会得上这种病。 萧姐说。
三年前,阿南和毛的大儿子死于抑郁症,当时已经有过两次小中风的阿南,在遭受精神打击后又中风,这次情况特别严重。
有时候老人就像孩子一样,一刻也离不开人
啊毛啊,毛 ......阿毛一离开视线,阿南就会不停地叫他。
为了照顾妻子,阿毛付出了很多,体重从3年前的120多斤下降到90多斤。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阿南的手脚基本不能动弹了。
阿毛每一步都要照顾妻子:她要喂她一日三餐;白天,阿南不得不被抬到椅子上,以防止她因褥疮而躺下上厕所抱着马桶,上厕所时不得不一直抱着她,瘫痪后,阿南排便越来越困难,坐了很久。
今年上半年,阿南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摔断了骨头,手术后,他的健康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阿南现在基本上和身边的人都离不开,整天都要被看守,如果不小心摔倒了,后果不堪设想。
平时,阿南每个月都要去临平医院两次配药,但现在不管是出去买菜,还是去医院配药,阿毛都抽不出来。 萧姐每个月都主动帮阿南配药,只要老爷子是**,她也会帮忙买菜、买日用品。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天气寒冷,阿南洗澡比较不方便,但好在今年崇贤街为残疾老人推出了免费洗澡服务,每周两次上门洗澡,让小妹多了几个好帮手。
帮阿南洗完澡后,小梅和阿毛站在屋外说方言,聊着聊着,两人的眼睛都有些湿润。
这些年来,小妹一直被老人挨家挨户的照顾所感动,“很多时候,老人就像离不开你的孩子,年纪越大,依赖越重。 ”
陪伴老人的观念,就是享受30后自己
在过去的10年养老服务生涯中,有老人离开了,小妹一直陪伴着40位老人的生活陪伴,这让她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感慨。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她眼含热泪,对《潮报》记者说:“我感觉自己在享受30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生活。 我也想呼吁大家多照顾老人,让他们和家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快乐、更健康。 ”
崇贤街有1个4万多名老人,超日报记者从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获悉,像小妹、崇贤这样的专业养老工作者,已培养了20余名,联动3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1752名老人提供洗澡、散步、打扫、聊天等居家养老服务。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今年,街道还联动慈善分会“阳光关爱行动”,扩大上门沐浴等服务对象的覆盖面。
针对孩子常年不在家,生活出行有一定风险的老人,街道还安装了固定报警器、人体红外感应器、门磁感应器等“数字化赋能守护”套件,实时监控老人的日常生活,温暖地保护他们。
超新闻记者石温摄。
街道养老工作经理说,“目前,崇贤已建成1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1个集中配送膳食中心、10个食堂和老年膳食帮扶点。 面对人口不断增长、老龄化问题复杂化,崇贤街道正在全区推广乡村社区“家门口”式养老空间,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用“零距离陪伴”将爱心传递给老人。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