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对这些业务的侵权行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全文1551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作者:江成(**人),何锐编辑,李立军校对。
某电商平台部分店铺的相关产品推广使用了钟南山等院士**。 某电商平台截图。
钟南山、李兰娟等知名院士为数百家企业背书推荐产品
据央视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反映,12月23日,他们在某电商平台购买膏药时,发现有店铺在宣传相关产品时有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产品声称能够治疗**关节炎、**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从相关电商平台的截图可以看出,这些广告的图片可谓笨拙。 专家院士本人的化身,各种红、绿、绿、夸张、炫目的字眼一字排开,文案更是庸俗,“以生命为保障”、“骗人八代”、“无效斩子孙”等字眼层出不穷。院士的肖像和这些广告放在一起,是对院士职业精神的侮辱。
目前,钟南山院士本人曾表示,他从未为任何商家代言或推荐任何产品,包括电子商务。 钟南山院士团队委托的律师也表示,他已向平台发送了律师函,正在维权,平台对他说正在处理中,但尚未处理。
显然,这是一些无良商家“揉搓”院士,利用院士的化身,或明或暗地“代言”自己的产品,起到一定的误导消费者的作用。 可想而知,一些辨别力不强的消费者,比如老年人,可能真的相信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与这些保健品有任何联系,从而上当受骗。
这种不法商家的行为,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侵权行为了。 《民法典》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可以看出,即使有的商家说“不是代言”,也无法洗清其侵权事实。
事实上,知名院士一直是侵权的高危群体。 2024年,曾出现一些手作模特等擅自使用钟南山肖像的情况,甚至“钟南山”和“李兰娟”都是抢先注册商标,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批评。
在某种程度上,院士是代表社会认可的公共身份,当他们的画像被滥用时,其实是专业权威正在被消解和消耗,其不良影响可能是长期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对这些业务的侵权行为进行更严格的规定。
例如,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应更加积极地履行审查和惩戒职责。 从侵权情况来看,类似的不法经营者很多,产品种类也五花八门。 在此背景下,平台显然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院士们集中维权。
据记者调查,即使平台收到投诉,仍有大量钟南山**作为产品宣传图片在展示,平台还表示“正在处理中,将陆续处理”。 显然,平台应该加快进程,统一对同类商品的处理,对这种侵权高发形成更系统的解决方案,避免风头过后侵权死灰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撇开侵权不谈,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本身也非常可疑。 几乎都自称能**关节炎、**疾病和糖尿病等,往往“一盒够”“三天**”就能把疗效吹上天,银幕上满是医学奇迹。 相信任何正式严谨的产品,都不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它的效果。
不仅如此,《广告法》还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涉及疾病功能的广告,不得使用医学用语或者容易将宣传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混淆的用语。 由此可见,这些夸张的宣传本身就是违法的,是对消费者的蓄意误导和欺骗。
为此,市场监管部门不妨顺着问题的线索,对个别不法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严肃处理。 无论是从维护院士肖像权的角度,还是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都要对这些产品进行深入调查,不要让无良商家随意“蹭”院士,不要让这些招摇作气、质量有问题的产品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