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一些自我**平台上零星地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但我觉得不够完整,也导致一些读者的理解有很大差异,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这篇文字,把这个个人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
《金刚经》是很多佛教修行者和读者都熟悉的佛经,当然是因为禅宗在中国的流行,让禅宗在中国“五叶绽放”的六祖宗,都是受到《金刚经》的启发。 其实就个人理解而言,我也读过禅宗颇推崇的《冷炎经》和《心经》,但前者太厚,语法古,所以今天的人不容易读,更别说依法修行了。 《心经》如此浓缩,以至于一部200字的经典很难作为具体的修行指南。 而库玛罗什版的《金刚经》(玄奘版的《金刚经》有点涩,因为玄奘讲的是原味,也就是翻译难,但读者尤其是修行者很难读)5000多字的文字优美朗朗上口,不难理解,读起来也不碍事, 所以它比《冷炎经》广为流传。就我个人而言,当我无法先咬通《冷岩经》时,我也专注于《金刚经》。 当然,《金刚经》原著中没有断句,但是今天人们背诵的《金刚经》却有梁昭明太子的断句,也就是分了32分,而这断句确实让今天的人们理解和背诵《金刚经》很有帮助。 但是在读完《金刚经》32分钟后,我很快就有了个人的领悟,虽然这种领悟没有多大意义。
就我现在的理解而言,撇开《金刚经》中提到的深奥哲理不谈,仅从指导佛法修行的角度来看,我个人的理解是,整部《金刚经》是在告诉我们如何从普通人走向成佛,以及成佛之后的整个过程: 首先,是关于获得四个果位(如大乘经典《金刚经》中的四个果位是小乘佛教中提到的四个果位,即首陀罗、斯托罕、阿那罕、罗汉,而不是大乘佛教常说的四禅八定),这是前九点的主要内容;其次,从第十点到第十八点,讲到达到罗汉果后如何继续修行成佛,成佛的标志是佛陀有五只眼睛,即肉眼、天眼、辨识眼、法眼、佛眼第三部分从第十九点到第二十七点讲成佛后佛的境界是什么,第二十七部分分成佛后不间断不成的境界,意味着清净的修炼和修炼不是佛之后,第28至32点再次强调修行中的关键点,并专注于佛法的本质:“一切佛法都像梦泡,像露水,像电。
这样理解之后,如果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研读《金刚经》的前九点,就会发现,所有修行者都知道戒、智、听、禅、六度(戒、布、忍、勤、禅、般若)的佛法,但在《金刚经》中,如何证得四果境(最高为阿罗汉)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因为在讲完第一分的因缘之后,须菩提关于如何证得阿卜陀罗三菩提(意为无上觉悟)的问题,佛陀的正式**从第三点开始,佛陀在《经功德》的第十五点中非常明确地指出,《金刚经》是“为大乘人说的, 为最上乘者“,所以昭明太子在第三点的标题中使用了”大乘真点“,因为小乘佛教没有讲到无量无边众生的心力,因为在小乘中,人们认为,当个人没有获得四种果果时,就没有能力救度众生, 他们根本无法救度众生(这在原则上是有道理的),但修行大乘的人应该首先从“许愿力量救度众生”开始。因此,佛陀在第一次讲到大乘佛教的修行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许下救度众生的愿望,这就是大乘佛教中菩提心的发展。
接下来,第四部分,“没有住所的奇妙行为”,谈到了“没有住所的给予”。 第五部分,“以真理为理性”,讲到在禅修中无法观察表象,名称是“一切表象都是假的”。 第六点,“义信盼”,是指培养“义信义义”,名称是“依法弃法,更何况违法”。 第七点,“不得不说”,讲的是修炼“不为法”,因为一切“做法”都不是目的。 第八点,“依法”,讲到布施的重要性,尤其是佛法的布施。 第九点“一相不分”,直接讲了四果位是什么。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其实佛陀说的是普通人如何按照大乘佛教,一步步修炼到四果层次,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许愿救度众生(发展菩提心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根本区别),施舍无住, 不禅修(不一定是禅修),修正对正念的信仰,练习无为,最后强调布施的重要性,尤其是佛法布施,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显然,《金刚经》中佛陀关于如何从普通人修炼到四果的论述,与我们经常听到的大乘佛教有些不同,因为无论是讲“戒智”还是“六圆”,都有“守戒”或“忍”的修行,尤其是“守戒”。 佛法修行者知道佛陀的故事,当阿难问:“什么是老师?”当佛陀达到涅槃时。 可是,为什么佛陀在《金刚经》的前九点中,没有讲到守戒或忍耐呢? 事实上,如果你更仔细地看经文,在第一部分,“节日的因缘和因缘”中,佛陀在正确的时间乞讨食物,然后坐在座位上,时间表本身充满了誓言,但在回答须菩提的问题时却没有强调。 至于“忍”,在第十四部“分离与寂静”中,佛陀说得很清楚,也讲了一个常人无法忍受的故事,比如“我过去为戈雷王割下了自己的身体”。 然而,佛陀在证得四果之后,但在成佛之前,把“忍”放在了,这意味着“忍”在证得四果之前可能不需要修行,但“忍”是成佛的必要条件。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大乘修行者要想通过修行达到四果境界:首先要发扬菩提心,然后修持布施、禅修、正信正念、修持不为、修施。
当然,任何修行都有合适的团体,如果大乘修行者还不熟悉禅修的要领,那么净土可能会进步得更快。 但是,如果要从四果的修炼开始,一步一步地修行大乘佛法,那么佛陀在《金刚经》中说“诸佛、诸佛 但如果你觉得《金刚经》还是过于简洁、切中要害,不如再读一遍《冷炎经》。 当然,如果你还能崇拜师父,并且你拥有佛、法、僧三宝,那么它就是修行的最好方法。 但就佛教而言,我个人觉得,真正的修行者不需要贪欲多,根据佛陀《金刚经》的前九点说,修行就像佛法一样(念诵《金刚经》当然是以全经为基础,不可能只念诵前九点, 那是另一回事),相信你若能修炼出这辈子的四果级,就已经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了。浅薄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