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35岁的燕郊店主在网上汇报了自己断货的经历,引发了全网的广泛讨论。
这位业主,2024年,以426万的价格在北京燕郊买了一套新房,其中银行贷款298万,每月还款1.68万元。此外,还面临银行后续追诉和强制执行,前后经济损失至少200万元。
其实业主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网友纷纷在不幸业主的帖子下留言,也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那些曾经高位买房的买家,现在房子卖不出去了,更别说价格了,也负担不起房贷,最后走上了断供之路。
除了法院的传票外,他们个人信用记录还可能面临污点,甚至可能成为老朋友。
根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的房屋拍卖数据,2024年,全国合法拍卖行只有9000多家,而2024年,合法拍卖行累计数量飙升至50多万套,因此到2024年底,合法拍卖行累计数量已达171万套。特别是,去年全年新增止赎房屋的数量是2024年的50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客观地说,止赎房屋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是由于所有业主中断了期房供应,贷款纠纷、民事赔偿、线下拍卖到线上拍卖都会造成这种公开止赎数据的增加。
因此,有人会说,这个数据涉嫌夸大事实,故意制造焦虑,即使2024年止赎房屋数量超过170万套,那么在全国3亿多套房屋总数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
此外,有专家根据国外的经验和首付比例,表示一般只有房价的30%以上才会造成这种供应中断,而即使中国房价是**,振幅也不会太大,而这个区间**根本不会造成大的供应中断, 更不用说潮汐的补给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确实会觉得,身边亲朋好友的失屋案例,看似只是个案的一小部分,但有以下三点需要我们关注。
首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应该只看结果,更要看过程的走向。 目前,网上公布的止赎房屋数量确实只占房屋总数的一小部分,但短短四年时间,累计单位数量从9000多套增加到171万套。
其次,止赎房的数据有明显的滞后性,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业主在贷款还款用完后都在拼凑,并尽力确保按时还款,因为抵押贷款的中断不仅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房子,而且还变成了一个不诚实的人, 这将对业主的未来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业主的子女。
只有部分业主在贷款确实无力偿还且逾期半年后才会来止赎,而此时距离业主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2024年的供应中断和止赎数据很可能在2024年揭晓,而2024年的止赎数据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下可能更难乐观环境。
最后,反驳一下所谓专家的说法:只有30%的房价就有可能引发一波劳务中断的想法,这显然是事故因果反转造成的,如前所述,房价不会导致一波供应中断,因为这不仅会带来个人经济冲击, 只有当居民收入下降甚至失业,手中的现金流耗尽时,才会被迫触发这种供应中断,进而造成大规模的房价**。
我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限买政策,虽然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炒房的势头,但在一定程度上,房**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往往没有市场,想卖就卖不出去, 如果你想买,你就不能进来。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从表面上看,房价保持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房子背后的业主可以放心还款,相反,非市场化操作和扭曲**会进一步增加业主的还款负担和处置成本。
以本文开头的燕郊业主为例,他在买房被打破后被银行起诉,他要承担的律师费高达14万元,原因是房子的总价被高估了,这无疑让陷入财务困境的业主雪上加霜。
我们能从这些令人尴尬的现实中得到什么信息?
众所周知,自2024年我国住房全面市场化以来,我国房地产近20年来突飞猛进,掀起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房地产热潮从5亿平方米**到18亿平方米,增长了12倍。
城镇房屋均价从每平方米1948元上涨至每平方米9860元,上涨10元5倍,我国房地产销售总额从2000多亿元增长到14万亿元,整整70倍。 可以说,这20年来,房地产也是我们城市化大步前进的缩影,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一座新小区应运而生,城市化和房地产的繁荣,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让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在20年内翻了一番, 同时,房地产的繁荣也丰富了地方财政,地方在财政盈余的情况下,有余力改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今天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运输体系,盘活了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 并创造许多就业机会。
同样,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高铁、5G基站、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产业也很难在中国生根发芽。
可以说,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而房地产反过来又为中国达到世界第二大GDP做出了贡献。
但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房地产也是如此。 我们的房子越来越宽敞,出行购物也越来越方便,但是我们很多人都觉得生活越来越累了,累到我们国家的自然生育率在2024年创下了新低,累到我们把它当成一种福气, 当然,更累的是,即使我们每天努力工作,但看着工资和高昂的房价,我不禁感到无助和难过。
中国房地产就像电影里的屠龙战士,一开始我们骑着龙向四面八方奋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渐渐地我们发现,胯下的龙已经慢慢不接受我们的驯服,当我们把对手甩在身后,翻山越岭时才沾沾自喜, 我们发现,这个昔日让我们以相处为荣的伙伴,渐渐露出了獠牙,房地产在匆匆忙忙的进步中,不断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沉重的枷锁。
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但随着镣铐越来越重,我们发现连手中的剑都很难举起,更不用说继续战斗了。
20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的债务金额和杠杆率也突飞猛进,2024年我国居民杠杆率达到725%,远高于新兴经济体的50家8%的平均值接近欧元区平均水平,超过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新加坡等许多发达国家,近十年家庭杠杆率增速全球最大。
此外,个人贷款金额已达到6319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2024年,中国14岁以上人口为11人以6亿人计算,中国人均债务额为55万元,对于年可支配收入低于3万元的中国人来说,债务负担并不重,在高杠杆率和债务额度的压力下,如果经济处于**周期,至少赚到的现金可以承受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害怕一旦经济下滑, 收入下降。那么很多人就会面临断供甚至被强行拍卖的困境,所以拥有一个足以让大家炫耀的房产,成了一些人的噩梦,而这个胯下坐骑,就成了眨眼间吞噬自己的恶魔。
可惜的是,这些猜测在现实中已经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正如我之前所说,房地产不仅仅是生活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太多的行业,同时,由于其他多重附加值,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因此,按揭还款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这20年,房价让大家有了买房的紧迫感,不管怎样,先掏空六个人的钱包,上车,反正这20年房价只涨不跌,哪怕当时的贷款压力更大, 想想后房价格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升值,也算不了什么。
但现在,租房精神已经不是炒房了,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中,当地房地产调控稍有放松,就会迎来头顶的喝水,房地产的长久期待,已经彻底被打破了,而地方限销限贷的政策将二手房锁定在交易环节,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背负着高额的债务,要维持一套短期内很可能不会,甚至可能**会**的负资产,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居民的收入减少了,持房的成本也远高于收入。
因此,今天很多**人都在讨论诸如躺平、低欲望回归田园生活等话题,这与几年前众所周知的爱情必胜、幸福生活必须奋斗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
除了经济整体下滑外,通过正常的工资收入很难赶上当前高企的房价,这也是转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古以来,个人拥有一套房子并不容易,所以如何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个地方住,是我们国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解决住房问题迫在眉睫, 而机会稍纵即逝,同时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租金,也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几年大力推广的重要举措。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可能引发坏账预期,那么国家在房地产融资的三条红线政策上也一直矢志不渝。
2024年,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的出台,各地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也提上日程,其中上海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占住房总量的40%左右, 广州还计划到2024年完成6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任务。因为任何计划都需要时间才能实施和生效。
但是,无论从第一的意志还是政策的传递,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目的就是驯服房地产这条巨龙,不是要消灭它,而是要让它成为刺激经济的工具,而不是强加给我们的枷锁。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不管是没有房子,其实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无力阻止时代的变迁,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房价按照自己的意愿涨跌。
房价与其说是一座我们绕不开的山,不如说是看到一座山,就要爬,要征服,要到达山顶,这就是人性。
但其实所谓的山顶只是山的一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山的一个路人,登上山顶,是我们自己赋予山的意义,而不是山本来存在的意义。
此外,生活中不仅有一座住房山,而且因为这座山太显眼,太高耸,背负着太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其他的山峰和风景都被堵住了。 攀登山顶本身并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人生很长,一个孩子的一个微笑,一份对工作的表扬,一个顿悟的洗魂,一个公关科研项目带来的快乐,都值得我们驻足。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心中的归宿,在未来赋予每一座山不同的意义,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