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治疗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沈阳召开。 启动会围绕冠状动脉舒适胶囊的临床疗效、共识制定流程、专家组工作职责等内容,旨在明确冠状动脉舒适胶囊的临床定位,合理解读冠状动脉舒适胶囊的疾病应用范围和证候应用特点,从而提高冠状动脉舒适胶囊临床应用的规范性, 并指导药物的合理临床使用和下一步的科研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亚玲为共识顾问,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岩教授为共识领头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主任苏向飞、冯雪,广东省中医院陈伯军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安毅教授、新疆医科大学安冬青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是推动扩大学术影响力、引领中医药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中成药的临床标准和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会议期间,苏翔飞从标准与标准化、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工作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标准化工作和现状冯雪介绍了中医指南编制中常用的共识建设方法、标准编制要求和注意事项。 苏翔飞认为,只有用标准化来承载中医药理论,弘扬中医药精华,中医药才能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系统总结中医药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方法,形成最佳诊疗方案,建立中医药技术标准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冯雪介绍,目前国际指南组织倡导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应系统、全面地检索和评价证据,并结合医生的经验、患者的意愿、资源环境等因素,产生循证评价结果"共识",即指导性建议或意见。 "共识"临床实践指南的主要用途是在形成建议时,国际认可主要有四种类型"正式共识方法":美国NIH的德尔菲法、名义组法、RNAD UCLA适宜性检测法、共识形成会议法。
大会在沈阳设立主会场,并设立线上分会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脑血管疾病领域专家学者就中医药标准化、促进血液循环、祛瘀防治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以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的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岩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背景、产品介绍、项目立项、共识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 本共识旨在明确冠心病和心绞痛的优点、给药方案、辨证用药、剂量和疗程、安全性问题等,旨在优化冠心病最佳方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解决患者看病难用药的情况, 更好地普及和推广中医药的临床应用,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王欣月对冠心桐胶囊的取证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通过Meta分析证明,冠状动脉新素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电图疗效,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调节血脂,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在学术交流环节,浙江中医药大学万海彤教授分享了基于脑心治疗理念的蒙古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纤维化的理论和评价体系。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江丽红、北京广安门医院院长崔香凝、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伯军、许昌市中心医院院长吴凡、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秦晓飞等专家就冠心病临床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关链接:
在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中医药在血瘀证和血瘀药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当代血液循环和血瘀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为重大疾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观心寿通胶囊(国药准字Z20020055,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4年版)》)由红枣、丹参、丁香、冰片、天竺黄五味中药组成,是蒙古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代表性药物。 适应症:促进血液循环,祛瘀,活化经络经络,缓解疼痛。 用于胸肝瘀血阻综合征,伴有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冠心病和心绞痛见于上述综合征。 《合理使用中成药益血瘀瘀指南》建议:“冠心病二级预防联合冠心苏通胶囊,可有效调节冠心病血脂,降低炎症指标,提高冠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证据B级,强推荐)。 ”
2024年,冠信素通胶囊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24年被列为“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2024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2024年荣获中国发明博览会金奖,2024年荣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荣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24年,冠心寿通胶囊被列为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产品、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医药优势产品。
2024年冠状动脉舒适胶囊循证研究结果发表在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上,影响因子为2479。“冠状动脉舒适胶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塞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由北方战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韩亚玲院士牵头,全国12家三级医院共同参与该研究。 2024年,冠心舒通胶囊入选陕西省“秦药品牌”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