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由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钢筋受到拉力,混凝土受到压力。 与钢结构相比,具有坚固耐用、耐火性好、节约钢材、成本低等优点。 以下是该结构中加固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列表。
1] 什么是架设杆?
架设钢筋是指在梁中起起架设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可以理解。 架设杆的主要作用是,当梁的上纵向钢筋的根数小于箍筋上部箍筋的角数时,支撑箍筋的角。 因此,架设杆是架设箍筋的纵向结构加固。
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梁中架设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应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应不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平面绘图方法的规则规定,竖立杆写在括号中,以显示与受力杆的区别。
2] 《平面法图集》最后一页的“标准施工详图变更表”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一页只是一个例子,没有规范作用。 这是为设计院准备的。 该法律的目的不是限制注册结构工程师行使其权利,因此结构工程师可以更改G101中不适合特定项目的规定和结构。 应明确变更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变更人所有,变更人应承担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 什么是长肋骨?
长肋源于抗震结构要求,这里“贯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部分的这部分钢筋能发挥其抗拉承载力,从而抵抗框架梁在作用过程中改变反向弯曲点位置的可能性。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沿梁的顶面和底面沿全长至少应配置两根纵向钢筋。
钢筋的直径应不小于14mm,在梁的两端,应不小于梁两端纵向受力钢筋较大截面积的1 4右。
对于三级和四级地震,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
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度中间必须只有长肋,无架肋;只有当使用两个以上的肢体箍时,才能使用架设杆。 长肋需要根据系带搭接的长度加长,架设杆仅错开150,属于“结构错开”,不起连接效果。 长肋是“抗震”的设防需要,架设肋是“一般”的结构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条0.第3条规定“等级接头可以不受限制”。
根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范》JGJ107-2003,将接头划分为等级,并规定接头的应用:接头应设置在结构构件的受拉钢应力相对较小的地方,当接头需要设置在高应力部位时,接头不受限制, 不超过50%,不超过25%。所谓的“不受限制”是有条件的(压力较小的部分),应谨慎对待。
从传力性能的角度来看,任何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都是传力性能的弱化,因此不存在“不能受限”的问题。 其他对钢筋连接的要求,如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其结构要求是连接截面,避免框架梁端、柱端等在抗震设防要求中,仍需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 在选择平面图集设计时,应严格执行抗震框架柱非连接区不允许连接的规定。
5]在连接区域有“无明文禁止”的,钢筋可以连接吗?
事实上,除了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部件外,没有“完全”禁止的非接合部件。 只要保证连接质量,控制好连接百分比,就可以在任何位置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该要求的含义是“尽可能避免”,如避开节点区域、箍筋填充区域、应力(弯矩)区域等。
6]剪力墙开启后,除钢筋外,纵向和横向钢筋在孔的切割端
钢筋扣加固,直钩长度为15d,另一侧直钩交错,绑在一起不小于5d;当墙体厚度比较小或墙体水平加固直径比较大时,水平长出墙体的15d直钩组,可以延伸到保护层的位置。
7]剪力墙的水平分布在外侧还是钢筋垂直分布在外面?地下室呢?
在结构设计应力分析计算中,不考虑结构钢筋和分布钢筋,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没有绝对无应力钢筋,结构钢筋和分布钢筋各有重要功能,通常有结构锚固长度、端部是否钩在节点内等要求一般来说,对满足结构搭接长度、布局起点、端部是否挂钩的要求都有要求。 分布的钢筋一般与楼板中的受力钢筋绑结,直径比较小,不认为钢筋受力。 需要注意的是,习惯剪力墙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抗震墙,习惯性地将其钢筋称为历史遗留下来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垂直分布”钢筋。
剪力墙主要承受平行于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荷载,对面外作用的阻力有限。 基于此分析,剪力墙的水平分布可以在钢筋垂直分布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实现。 因此,“更方便的钢筋施工位置”(从外到内)是:第一层,剪力墙的水平钢筋;第二层,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和暗梁的箍筋(同层);第三层,暗梁的水平加固。 剪力墙的竖杆钩位于屋面板的上部。 地下室外墙的垂直钢筋通常放置在外墙上,但内墙则不然。
8]为什么钢筋端部和弯曲点不能在10d内焊接?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不焊接绝对比焊接好002 第五节4.第3条有“不应焊接”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002 第五节4.3?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受力相对较小的地方。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应设置两个或多个接头。 接头端部至钢筋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
9] 什么是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通过人的思考和判断,从宏观角度确定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概念设计包含广泛的因素,不仅要分析整体布置的一般原则,还要考虑关键区域的细节。 陈庆来教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曾这样解释:概念设计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拍脑袋”,虽然不明确,但非常有效。 否则,结构会太重,没有几十年的经验和对结构本质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出手”。
10] 如何控制钢筋绑扎和点焊的缺扣和漏焊
对于钢筋绑扎和点焊的缺扣、漏焊、虚焊的限制标准,新国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04-2002对此并未作出明确要求,而是原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204-83》第5条3.第1条有很好的参考性,这些要求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或在企业标准中规定,有助于施工和验收。
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
板与墙的钢丝网,除周边附近两排钢筋的交点外,可间隔错开紧固,但受力钢筋不得移位。 两个方向受力的钢筋都必须牢固地扎根。
梁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垂直于受力钢筋设置。 马镫钩的叠加应沿受力方向交错。
柱内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钢筋的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柱应垂直于模板的切线);中间钢筋的吊钩应与模板成90°。 如果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浇筑小截面柱,吊钩与模板的最小夹角不得小于15°。
11]如何准确运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连续浇筑超过1000m时,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制作试块?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条4.第一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每100盘相同配合比不超过1000m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时,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取样应少于一次。 许多项目将其解释为“超过1000米时每200米采样一次”。 这样一来,就算是出现了这样的异常现象,今天某楼号连续生产900m混凝土取样9次制作试块,明天某楼号连续生产1050m混凝土取样6次制作试块,这显然是对规范性规定的错误理解和适用。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超过1000m,整体取样每200m一次,所以对于连续生产1050m混凝土,取样应为11次,即在达到1000m之前,每100m取样一次,共计10次,超过100m取样为50m取样(小于200m也算一次)。
12] 在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因措施不当导致柱子钢筋偏离,在柱子底部对钢筋进行矫正,有没有更合适的处理方法?
柱钢筋的偏差主要是由于纵杆搭接的“笨拙”造成的,根本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改革搭接形式。
13] 地下室墙体止水榫如何选择?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予以明确。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对地下施工缝的结构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原规范推荐的凹接头、凸接头、阶梯接头均已取消。 究其原因,凹缝、凸缝、阶梯接头存在不同的问题,凹缝难以清理,降低了施工缝的防水可靠性,凸缝和阶梯接缝难以支撑模板,施工不便,但现在在实践中,很多工程形式仍在应用, 而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过程中如遇到此类情况,应提醒慎重选择。
14]剪力墙的水平钢筋不应延伸到暗柱边缘(当水平方向的暗柱长度远大于 lae 的长度时)。
延伸到柱的另一侧,其结构03G101-1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其原理是暗柱和墙体本身的剪力是一个工作整体,而不是几个部件的组合,暗柱不是柱子,它是剪力墙的垂直钢筋带;深色柱子的厚度与墙体相同,其刚度与墙体相同。 不可能应用连接两个不同组件(梁和柱)的概念。 当剪力墙遇到深色柱时,它是边缘的,而不是锚固的。 端柱情况略有不同,规范规定端柱截面尺寸应大于壁厚的2倍,刚度变化明显,可认为已成为墙边的垂直刚边。 如果端柱尺寸不小于同层框架柱尺寸,可按锚固方式考虑。
15] 柱墙由基础支撑,梁由柱支撑,板由梁支撑是真的吗?
是的。 弄清楚谁是谁的支撑是一般(主要)结构常识,如果再深入一点,从系统科学的整体观点来看,结构的各个部分都不是别人的支撑(就像肩膀不是支撑的手臂一样),每个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功能)而团结在一起。 根据组件各部分的具体情况,划分谁为谁的方位,更方便,只是为了研究问题,规范做法。 相对于剪力墙(包括墙柱、墙体和墙梁),基础是它的支座,但相对于连接梁,它的支座是“墙柱和墙体”。
16] 剪力墙基础中钢筋的竖向分布与暗柱纵向钢筋的纵向加固有什么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剪力墙边构件的纵向钢筋(暗柱、端柱)与墙体分布的纵向钢筋的“任务”之间存在重要区别。 边构件纵向加固的锚固要求非常高,一是要求插入基础底部,二是端部必须再勾12d。 对于墙体上钢筋的分布,请注意措辞:“能”直锚锚一个锚杆长度,条件是根据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低时“能”,但抗震等级高时必须严格限制。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 当剪力墙在**的作用下来回摆动时,基本上墙肢的中线是平衡线(拉压零点),平衡线两侧的受拉侧被压缩并周期性变化,拉应力或压应力值越向外越大, 直到边达到最大值。边构件受拉时的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拉应力,只要保证边构件纵向钢筋的可靠锚固,就不会损坏边构件如果边构件没有损坏,则墙体不可能先于边构件失效。
17] 在非框架梁中,箍筋是隐身的和非绝缘的吗?
一般来说,箍筋填充区是抗震设计的特殊术语。 非框架梁不具备抗震结构所要求的箍筋加密面积,但在荷载分布均匀时,可以设置两个不同的箍筋间距,支撑端承受较大的剪切力,所需的箍筋间距自然要更密集。 设计设计师利用扁平化方法提供的数字符号化设计规则来完成创意设计内容,而重复性设计内容则以标准设计的形式通过大规模标准化提供,两部分对应互补关系,缺一不可,组合构成完整的平面化设计互补的方式是在设计中使用各种组件代码,可以作为链接连接信息,并与标准设计中的相应代码对应结构细节。 因此,该标准被设计为“规范性设计文件”而不是“参考设计数据”。
18] 平面法地图集与其他标准地图集有什么区别?
过去,大量的标准图集大多是“构件类”和“标准图集”,如:预制板图集、薄腹梁图集、梯形屋面桁架图集、大型屋面板图集,图集给出了明确的工程量(混凝土体积、各种钢筋用量和埋铁用量、 等)对于每个“图纸编号”(即一个特定的组件),除了清楚地标明其工程实践外。但是,平面法图集并不是“构件类”标准图集,它不讲某一类构件,它讲的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的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面法”。 “平面法”的本质是将结构设计师的创造性工作与重复性劳动区分开来。 一方面,将结构设计的重复部分做成一个标准化的节点——“标准结构细节”;另一方面,结构设计的创意部分采用标准化的设计表现形式——“平面绘图规则”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简化设计的目的。 这就是“扁平法”技术出现的初衷。 因此,如果你看一下每本“平面法”地图集,一半的页面是关于“平面法绘图规则”的,另一半是关于“标准施工细节”的。
19] 什么是约束边成员?
约束边构件适用于抗震等级较高的剪力墙中较重要的部分。 纵向钢筋和箍筋的加固率和形状都有较高的要求。 约束边杆件范围的设置,参照GB50011-2002《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第6条4.第六条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条2.16、主要措施是增加边件的长度c及其容积夹紧比v。 对于十字形剪力墙,可分别在两面墙的端部设置封边构件,交接部位只需根据结构要求配置暗柱即可。 至于设计图纸上如何区分约束边缘元件,只需要看元件代码,其中标明了yaz、ydz、yyz、yjz,它们是约束边缘元件。
20] G101第54页注5“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或绑扎搭接长度”中的“一次”是什么意思?
如果按规范设置的长钢筋的最小直径小于梁上部的负弯矩钢筋,则纵向钢筋的直径与支座上部的长钢筋的直径会不同,因此需要在左跨和右跨的“二”连接位置进行“两次加长”。 当具体设计采用长肋的直径与梁上部负力矩肋的直径相同时,如果仍需搭接,此时搭接点应布置在跨度1 3范围的中间“一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