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人民网。
记者陈斌摄影报道。
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修复破损的古书叶。
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上,天津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示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天津古籍修复技艺)。
在首都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对古籍的叶子进行清洗和脱酸。
在山西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刘建明(右二)向山西省图书馆首期古籍修复培训班学员讲解古籍修复技术。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观众们在“同心护宝,凝聚力量续篇——'字节跳动古籍保护特别成就**'成果展”前驻足。
在国家版馆**总馆,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四库全书》大**影印本原件。
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将古籍数字化。
国版展馆**主厅,工作人员视察雕刻仓库。
在安徽省靖县三溪堂线装饰文化园,工人们在枣堂《詹姆士王四藏全书》原版大影印本生产线上忙碌。
古籍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智慧,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石和精神寄托。 推进古籍保护与传承,既能保存历史记忆,延续中华文化脉络,又能将古籍精华为当下所用,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持续开展,成果丰硕:依托12个“国家古籍修复中心”,修复古籍总数超过385万页;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等机构的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国古籍资源库”平台,已发布10余个古籍及特色馆藏数字资源30000件(件),实现免登录阅读,联合39家古籍藏书单位**开放共享2余种古籍数字资源80000件(件),极大地满足了大众对古籍资源的使用需求。
盛世秀文. 在北京大学,刚刚完成中国“儒家文集”项目“精华版”编纂出版的学者们,开始了他们工作的新阶段在山东大学,“全球华人民族计划”团队的成员们相互联系,让古籍“回家”。在安徽省靖县三溪堂线装饰文化园,工人们在古籍重印生产线上忙碌;在山西省图书馆,来自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刘建明正在为该省首期古籍修复培训班的学员讲解古籍修复技巧在内蒙古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将古籍数字化......
通过修复、再版和数字化,古籍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人物** 2023 年 12 月 20 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