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12月28日《知识星球》)。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三个研究所
昨天我们收到了更可靠的信息,这三个研究所现在已经搬进来了。
这一消息无疑表明,中融信托在股权交割这件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以说,“新爸爸”已经伸了一半。
ZR事件的解决或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可能还有人不知道“三房”是什么,三家简简单单是会计师事务所、教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又被称为“拆迁三宝”,属于“夜猫子进屋来无”的类型。
一般来说,他们三人同时进驻,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会有重大变化,要么破产,要么合并,要么重组,反正就像两个离婚一样,一旦到了民政局,以后不管和谁在一起,基本上都不可能团聚。
关于“三所”的作用我就不赘述了,这东西写的时候没人喜欢看,大家要记住一点。
假设中荣现在卖房子,“第二封信”进来估价房子,房子的位置是什么?谁是开发者?有多少层楼?家具值多少钱?装修还剩下多少剩余价值?基本上,这是关于这个业务层面的。
那么“三所”呢?让我们看看这套房子的成交有没有硬瑕疵,产权不明确业主是否将房屋作为抵押贷款?物业本身的质量有问题吗?之前的估值准确吗?讨论是关于公司层面的问题。
基本上,经过“三家公司”的梳理,这笔交易是否存在隐伤,估值是否准确,一目了然。
因此,“三院”的进入往往被看作是公司股权发生重大变化的前进运动。
在中融这一案例中,如果结合中融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此前经纬纺机闪电退市和国家某委出台的《国家某资产投资监管的有关决定》,可以合理推测,经纬有机会选择剥离其在中融信托37%的股权。
而无论谁接手37%的股份,那么毫无疑问,他就是中融未来的“新爸爸”。
考虑到经纬纺机械中央身份的有关规定和相关国家一定资本的转移,这个“新父亲”很有可能在“国家委员会和财政部”下属的有财务业务的相关企业中产生, 这实际上非常小。
那么“三所”入驻后,多久会有“新爸爸”的消息呢?
这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规模、业务的难易程度、落户的人力数量,根据目前能找到的信息,“传信”在5月份正式宣布“三院”入驻,而在7月份,就已经提交了付款计划,将相关信息报了出来。
不过,考虑到传信的实际情况,这段时间只能作为一般参考,不能一概而论。
毕竟,“传信”托管进入的时间已经很晚了,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资产核查。
另一方面,中融在7月底、8月初开始暂停主动管理产品的交换,8月底,“二新”进驻公寓的消息传出,与传信的蜗牛速度完全不相符,当时被称为“百人”的托管团队,根本无法与传信“两三只大猫大猫”的托管规模相提并论。
虽然无法准确估计“三所”进驻后“新父亲”出现需要多长时间,但结合之前的一些行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时间会比当时的“川心”效率高得多。
那么“三院”进驻后,会对我们的缴费计划和缴费时间产生什么影响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中融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与管理层的态度有关。
正是通过“新爸爸”的入驻,股东注资后恢复正常经营,解决流动性问题;
通过AMC或现有股东单独处置资产来解决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但我个人对“新爸爸”注资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并不是很乐观,并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只是他的概率比较小,即使“新爸爸”安顿下来,也有可能解决未来金融体系的生存问题, 而不是现有的资产支付问题,主要逻辑有三点,你看有没有道理。
首先是经纬某机器退市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10月之后,关于“新爸爸”接手处理中融问题的讨论很少,基本上主要关注的是是否有AMC或者其他投资人接手中融底资产的方向。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经纬某台机器下架时,节奏忽快忽慢,这让我意识到原来的剧本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事实上,以9月15日经纬纺机股东大会为分水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纬一机在退市问题上,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期非常迫切,之后非常拖延。
在9月15日之前,从经纬某机停牌,到正式宣布自愿退市,再到召开股东会,这三件事几乎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耽搁,每一个必要的环节都在最快的时限内完成。
8月28日停牌,8月30日,官方宣布退市并启动股东大会,同时推出现金期权相关处理方案,10个工作日后的9月15日,召开股东大会,期间为担心股东大会无法通过, 在其控股股东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正在积极联系流通股的小股东,将表决权收归他们手中,这样的表现无疑是非常迫切的。
然而,在9月15日之后,光是深圳某所的审批就用了5天时间,差不多就是退市审批的最后期限了,然后接到深圳某的批复后,又推迟了17天。
要知道,这是自愿退市申请,经纬纺机作为央企,也没什么大麻烦,那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得到某深院的审批呢?如果他真的着急的话,他可以在十一点之前完成这样的行动,毕竟都是民族性格的前缀,有什么问题就好通过某个监狱打个招呼,也不违反规矩。
此外,关于现金期权的部分一再延期,从这一行动来看,经纬主要关注的是处理未来股权的复杂性,这与之前踩尾巴的紧迫感完全不符。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个问题呢?
我猜大概是因为“二新”的进入,虽然二心的落户是在9月15日正式宣布的(这个时间点很熟悉),但种种证据表明,二新入驻中荣的时间比这早得多,大概是八月底,半个月不多,少就够了, 足以解决主要问题。
因此,后续的拖延很可能意味着剧本变了,这意味着通过注入“新爸爸”资金解决问题的道路可能行不通,至少是暂时行不通。
这里我们就不猜具体原因了,也猜不出来。
当我们需要记住,无论最终的剧本是什么样子,高层的态度从来都非常明确,无论是经纬的闪电退市,还是二新光速的进入,这种效率和能力,都不是黑监狱里某个部门可以比拟的, 因此,快速处理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应该来自更高的管理层。
第二,既然给“新爸爸”注资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别的办法吗?
这其实是很多,比如原股东增资增股,有传言说管理层把ZZ和ZR的大股东叫到开会,说要他们出钱来处理目前的问题?
我相信这个消息不是空缺,因为它非常合乎逻辑。
实质上,在ZZ和ZR存在的那些年里,这些国家享受了之前ZZ和ZR发展的红利,这是实实在在的红利,是真金实金的净利润。
既然出了问题,你说你没有钱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很多人说他们很有可能没钱,难道你忘了他们的身份是中心人物,代表着国内企业的最高信用等级,向银行借钱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而且,无论这部分资金是用来接管标的资产,还是增加中融的资本金,都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融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再加上中融原有资产的变现,再加上AMC出资承接了部分房地产项目,只要不烂到怨恨的地步,就算按照完整的市场,也不难解决。
第三,到目前为止,ZR的业务团队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要知道,维持一个2000人的团队是要花钱的,而且除了各地上班的地方,这个成本就算少了,一年也要花上亿块钱吧?
要知道,不管是川鑫安鑫还是后来的ZZ雷雨问题明了,大概都有裁员的情况,这基本证明公司层面已经认为几乎没有办法恢复正常经营,这是一种主动止损的行为逻辑。
但是中融呢?有没有树倒下散落的状态?
所以综上所述,“三院”的入驻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新爸爸”已经有一半已经介入了,可能要等到什么时候摘下头巾,但我觉得用不了多久。
另外,解决钟戎问题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大家都不应该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新爸爸身上,他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出手,但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中荣都必须完美解决。
而根据现在能确认的一些信息,中融还是有可能回到过去独立经营的状态的,虽然到时候整个商业模式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股权归属也未必和以前一样,毕竟重生总要付出一些代价。
等着瞧,我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
(本文首发于12月28日《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