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3000多家汽车经销商组成了一个名为“EV Voice of the Customer”(EV Voice of the Consumer)的团体,向在美国的拜登发出了一封集体信。
该集团表示,虽然**提供了很多激励措施,但当地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兴趣不是很大,经销商非常认真,已经开始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 经销商表示,他们应该给消费者时间来适应电动汽车,而不是过多的行政干预。
考虑到电气化是拜登“投资美国”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情况可谓是一记耳光。
为什么电动汽车不能在美国销售?中美新能源争端将带来哪些变化?就让功夫汽车带你来看看吧。
(1)降价后依旧贵,美国消费者纷纷加速逃亡
说到美国的电动汽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特斯拉。 今年前三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为87辆3万辆,其中特斯拉占56辆53%的市场份额。
但这也意味着,当不便宜的特斯拉完全霸占市场时,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可能与国内市场不太一样。
事实上,Model 3 在美国的起价是 3 美元Model Y 售价 50,000 美元,在美国的起价为 4 美元399万美元,而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70,000 美元(9 月数据),这是今年降价 20% 的结果。 要知道,宝马5系在美国的起售价只有542万美元,而一辆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超过5万美元,难怪美国消费者不买账。
为了赢回消费者,许多美国汽车公司都在试图降价。 例如,Lucid 将从 9 点开始播出巡回演出 **50,000 美元降至 8 美元750,000 美元,Grand Touring 的高级版也下降了 10,000 美元,福特也将 F-150 Lightning 皮卡削减了 10,000 美元。 至于特斯拉,它最近也降低了Model S的**。
但所有这些努力似乎仍然无法挽救美国消费者离开的脚步。
在美国,相同价格范围的汽车实在太多了。普通A4的起价是3它的价格为 740,000 美元,S4 高性能型号的起价为 4.4 美元990,000 美元。 V8野马、科迈罗、道奇挑战者,这些中国人羡慕的跑车,在美国是处于5万-6万美元的水平。
美国没有排放税,在中国已经稀缺的V6和V8发动机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 与此同时,美国的石油价格仍然非常便宜,几乎是中国的一半。 这意味着,美国大排量车型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远低于中国。 对于那些追求性能的人来说,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并没有那么高。
这也是特斯拉逐渐将目光转向海外的原因,因为国内市场潜力确实不大。
(2)十年寂寞,产业链空空如也
归根结底,美国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一直没能上升,或者说没有发挥出其成本优势,这与中国完全不同。 特斯拉曾经想解决这个问题,并声称要推出 250,000 美元的汽车,但它没有发生。 核心原因在于,美国电动汽车的整个产业链其实是空心的。
我们来看看传奇Model 2的介绍,这是一款轴距为2700的A级轿车,搭载150kW电机,续航里程为400km+,主要是为了满足中短途通勤的需求。 事实上,这类车在国内比比皆是,最著名、最畅销的就是埃安Y和元加,两者的销量都不超过15万辆,但实用性却可以完全覆盖所谓的Model 2。
为什么特斯拉做不到比亚迪和埃安能做到的?事实上,这是因为成本。 虽然特斯拉号称已经启动了新一代电动汽车,但并没有太多的硬件积累。 电池和电机的核心部件都是采购的,甚至特斯拉也要从比亚迪采购电池,这也意味着它必须降低成本,只能通过简单的配置来进行。
这不是特斯拉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国电气化产业链的问题。
在全球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中,中国占6家,韩国占3家,日本占1家,美国没有一家。 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了电动汽车的30%-50%,这是特斯拉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除了传统的电池和电机三电系统外,美国的智能产业链也在迅速被侵蚀。 去年,最受欢迎的高通8155,几乎每个人都为得到这个而感到自豪。 但从今年开始,拥有自有芯片的华为鸿蒙系统大放异彩,拥有龙鹰1号的吉利也推出了FlymeAuto魅族车机,小米的澎湃系统也将很快上车。
当产业链从上到下被替换时,美国电动汽车的议价能力自然会急剧下降,一直无法撼动市场。
(3)中美电动汽车之争已出炉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美两国在电动汽车方面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 中国起步较早,2024年启动试点,13年左右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政策引导体系。 但美国的爆发力并不弱,尤其是2024年Model 3的推出,直接将电动汽车的设计理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包括纯电动架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颠覆性智能配置等。
但当特斯拉的那套被国内车企彻底吃掉时,整个局面就完全逆转了。
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个品牌5万辆,其中比亚迪月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 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南北大众汽车巅峰时期的表现。
在技术方面,国内有大量企业能够实现全栈自研。 即使是像Leap这样的二线新生力量,也能从Stellantis集团获得15亿欧元的投资。 而像地平线这样的智能驾驶芯片公司,也成为英伟达的完美“替代品”,英伟达可以用在30多万款车型上。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大放异彩的不仅仅是电动汽车,脱颖而出的也不仅仅是高端汽车。 从上单上万元的小型电动车,到10万元左右的混合动力汽车,再到数十万辆高端SUV和MPV,国产新能源汽车都能占据一席之地。
而特斯拉的反击其实是很弱的。 最近,有人提醒说,Model 3上个月售出了近2万辆,特斯拉又回到了边缘。 事实上,这一成绩是特斯拉三个月的订单,9月和10月仅售出约2000辆。
与以前相比,特斯拉今天非常疲软。 特斯拉不再参加车展,也不参加各种测试和基准测试,因为它心里清楚,特斯拉在纯产品力方面没有优势。 特斯拉现在面对的是只考虑特斯拉并喜欢特斯拉品牌的客户。 虽然目前这个群体不小,但总会有用完的时候。
以 Model 3 和 Model Y 目前的产品实力,从长远来看,每增加一辆汽车,实际上都是对品牌的伤害。 现在花了25万买了Model 3的用户,当他们真正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能对品牌的评价非常非常低。 这在汽车史上发生过很多次。
(4)功夫射击
可以看出,拜登推广电动汽车的情绪还是很迫切的,包括近期打压中国**链的新规定,以及向车企施压,要求其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些行动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将中国产业链排除在外,只会让美国的电动汽车更加昂贵、更难销售,结果,更多的汽车将在经销商的车库里被压垮。
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美国电动汽车曾经为省事而跳过的“坑”还在前方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