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的《夏日叹息》描绘了炎热的夏日,鸟儿和池塘鱼在其中受苦。
乾隆八年(2024年)夏,京城经历了一场罕见的高温,据《福山县志》记载,数万人死于酷暑,勾勒出古代夏日的严酷现实。
即使是皇帝也无法逃脱酷热,但古人却运用自己的智慧,采取了各种巧妙的方法来应对酷热。
乾隆皇帝是一位英明的统治者,他选择在夏天离开京城,前往承德避暑胜地,历时89年建成,被称为避暑胜地。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打造,别墅内绿树成荫,气候宜人,景色迷人。
为了提高避暑效果,皇帝甚至在湖畔高府的顶部建造了宿舍,以保证通风和凉爽。 每年夏天,皇帝都会带着许多嫔妃和臣子到避暑胜地,享受凉爽宜人的山水。
古人对抗夏日酷暑的智慧,不仅体现在避暑胜地的选择上,更体现在对冰的巧妙运用上。
早在西周时期,皇室就设立了专门存放冰块的机构,称为“灵仁”。 这些冰块需要在冬至后 39 天进行凿刻,以保持其坚固性。
为了提高保存率,古人创造了“冰井储冰”的方法。 在享受炎热的同时,皇帝可以用这些冰块降温,让夏天更加愉快。
冰块不仅是降温的工具,古人还发明了一种巧妙的器皿——冰剑。
这个木制或青铜盒子有一个空心的内部,可以放置和冷却冰块。 冰剑不仅是古代的“冰箱”,更是早期的空调。 通过这些智慧的发明,古人成功地为夏天带来了凉爽和欢乐。
此外,古人还喜欢在夏天享用冷饮来避暑。 根据马可波罗的《东方经验》,“在**东方的国度,人们喜欢吃奶冰”,可谓最早的冰淇淋。
在唐代,出现了冰芝士、冰元子、酸梅汤等冷饮,让古人在夏天也能品尝到清凉的食物。
总的来说,并不是古代的人们无法应对夏天的炎热,相反,他们通过选择合适的避暑场所、储存冰块、发明冰块证明等方式,成功地缓解了高温带来的不适。
这些明智的举动使古代人能够在没有现代技术的情况下度过相对凉爽的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