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
据央视新闻报道,《演艺行业表演者自律管理办法》规定,“演艺人员不得在商业性演出中以假歌唱、假表演等方式欺骗观众”。 《营利性演出管理条例》也要求,“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组织者不得组织演员假唱。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对口型条件。 承办演出单位应当指定专人监督演出,防止发生对口型。
据了解,“本场上海演唱会门票355至1855元,8场演唱会入场人数超过36万人次。
12月4日上午,“举报人说直播搞糊涂”位列热搜第一。
新闻
查看更多
12月3日下午,湖北好律师事务所董事、创始合伙人陈亮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由于购买演唱会门票属于消费行为,“假歌唱”违反了《民法典》合同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2024年2月5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演出行业表演者自律管理办法》规定“演艺人员不得以商业性演出中的假歌唱、假表演等方式欺骗观众”;2024年9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规范演出经纪行为 加强演员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规定“不得组织演员演唱假声,不得为假声演唱提供条件”;2024年9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利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其中规定:“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部门、综合执法机构应当加强现场检查和......大型演出活动严禁假唱、假表演等违法行为。 ”
记者在陈亮于2024年11月新修订的《营利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中看到,营利性演出中如存在“假唱骗观众”的,“观众有权在离开后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演出组织者赔偿损失”。演出组织者可以依法向负责的文艺演出团体和表演者追偿。 ”
对口型同步问题没有正面回应敢为才是真正的“倔强”。
极目新闻评论员曲静
12月3日,疑似对口型的讨论引发网友关注。
一位名叫“麦田里的农夫”的网友辨认了11月16日***上海演唱会的现场音源,发现12首歌曲中有近一半是口型同步歌曲。
事后,**经纪公司认为,**工作人员挂断了记者的**,记者多次说明核实意向。 上海文旅市场质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将对网友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既然演唱会已经结束,还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调查。 (据12月4日早报报道)。
12月3日晚11时,唱片公司@believe**在微博发文称,当地时间12月7日巴黎站的演出将全程直播,这似乎是对口型同步问题的一种微妙回应。
网友质疑**“假唱”截图。
相信官方微博的截图。
这个全程直播的决定,在歌迷眼里是一个“倔强的回答”,但在普通观众和网友眼里,看似是一种回应,却没有完全回应,因为即使巴黎站的直播唱得满满当当,也无法证明上海这场演唱会没有对口型。 所以,这个答案虽然“固执”,但也相当含糊。
自从“对口型”风波曝光以来,一些粉丝和公众网友的看法大相径庭,相距甚远。 大多数普通观众认为,对于这样一支知名爆款的乐队来说,在一场个人演唱会上口型表演,是对观众热情的一种失望但粉丝们的意见,因为混合了狂热的爱情、过往的感情和需求点的差异。
有歌迷坚信***不对口型,认为***本身就是一个实力派的创意乐队,而主唱也不擅长唱歌,这些年“车祸场面”很多,去看***演唱会的人从来没想过能听到完美的唱技,所以根本不需要“对口型”;
也有歌迷觉得,就算***真的对口型,也是情有可原的,乐队平均年龄45岁,而且今年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多次巡演,每一种气氛都很搞笑**,歌手感到无力是正常的,为了保证好的演出效果, 有些歌曲对口型是为了节省体力,只要歌迷不在乎,只要场面激动到热泪盈眶,你又能做什么不行呢?
**上海演唱会海报(*微博)。
但真的不是粉丝不在乎,如果他们不在乎,他们都是快乐的,而且应该是。
首先,法律规定非常明确,《营利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演员不得以假歌欺骗观众,演出组织者不得组织演员演唱假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对口型条件。 承办演出单位应当指定专人监督演出,防止发生对口型。那么,如果你对口型呢?演出组织者、文艺演出团体、表演者必须经文化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并处以罚款,二年内再次公告的,还吊销营利性演出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同时,观众有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主办方赔偿离场后的损失。 由此可见,如果***真的对口型,至少他应该向观众道歉,接受主管部门的处罚,并赔偿观众。
而且,消费者的权益是不能被侵犯的,而娱乐领域的消费,往往因为消费主体多为粉丝,经常呈现出“买家发誓保护卖家”的怪现象,显然有时有些消费现象不合理,存在信息异常高、不透明等各种问题, 但粉丝不仅愿意付钱,还不允许别人质疑他们的声音,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不管是不是粉丝,花钱看演唱会都是消费者,消费者问知道艺人有没有对口型,这也是非常合法的维权行为,应该有解释、回应、处理。
事情发展到现在,相信**方做出如此似是而非的回应是不够的,有没有对口型其实就是一句话的问题,没必要隐瞒。 如果没有对口型,拿出依据,如果对口型,就会依法承认惩罚和赔偿,敢于行动才是真的“固执”,只有这样,你才能对得起观众的感受和票钱。
*:@新华社央视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傅侃,评论员:曲静)。
编辑:刘思宇、黄琳。
评论:谢立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