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一流精神,进一步提升律师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共同推动京沪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律师行业国际竞争力,12月2日下午,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市律师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北京市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承办。 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崔亚东,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三届上海市委副主席、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史卫东, 刘朝茂,北京市法学会二级巡视员(**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金喜,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程守台,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副会长, 上海市法学会商法研究会会长顾功云、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于伟峰、北京市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徐佳丽、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景云、浙江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张澍出席论坛。此外,上海市司法局代表近200人、省市律师协会代表、省市法学会律师(学术)法学研究会代表、行业专家学者、律师事务所代表等出席了论坛,数千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上海市区块链技术协会副会长张云燕、上海市律师协会国际法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甘成晨、北京市律师协会科技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林燕主持。
领导致辞
石卫东副会长在致辞中祝贺北京市、上海市律师法学研究会第二次联合主办“京沪律师论坛”。 他表示,北京市、上海市律师法学研究会能够举办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加强团结凝聚,很好地促进了北京市、上海市律师法律研究的联动,有助于共同推动国家法治事业的推进。 论坛主题特别好,“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终将引领高质量发展。 日前,总书记来上海考察,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不仅是对长三角地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国家的要求,或者说是要向世界宣告,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全球性的机遇,中国的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包括律师的法律研究, 各类高质量法学研究,可为保障高质量制度开放服务。他祝愿论坛在友谊的收获和职业成长中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市法学会二级巡视员刘朝茂为论坛致辞,他认为,第二届京沪律师论坛作为律师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活动,积极体现了桥梁、引领聚合、平台窗口的作用。 本次活动的主题反映了当今时代法律职业的整体发展,切实提升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正确认识和应对数字化的挑战和机遇,将绿色发展与法律服务深度融合,着力推动高质量法律服务和法治建设。 最后,他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预祝京沪律师论坛越办越好。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金喜也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他表示,北京和上海拥有无可比拟的律师和研究资源,律师事务所是战略资源,涉外法律体系建设必须以规模来实现。 他还强调,有必要研究建立世界级律师事务所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一要求反映在律师法中。 王会长建议,要充分利用北京、上海两地的律师资源和律师资源京沪两会领导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充分投入的物质基础。
主旨演讲
领导讲话结束后,论坛进入主题演讲环节。 本次会议将有三场主题演讲。
主旨演讲(1)周汉民董事长的演讲题目是“国际规则与自贸区立法的发展趋势”。 周汉民董事长指出,上海自贸区于2024年破土动工,目前全国已建立22个自贸区。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试一试制度,开辟一条新路,即为国试制度,开辟一条新路。 周主席表示,国际规则的发展趋势要求在自贸区建设中不断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高水平。 他阐述了现行国际规则进入改革重建时期值得关注的两点:即:
1. 区域协定已成为国际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是全面、进步、创新和开放的。 其次,数字**规则成为各方关注和博弈的焦点。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是全球首个关于数字经济的区域性协定,考虑了包括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新兴技术在内的软性合作安排,并在协定中增加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特殊安排。 在制定全国统一自贸区法的时候,周主席提出三点建议:1、系统总结各地经验,除基本法外,还可以分领域、分类别加快自贸区专项法律法规(金融、科技、民生)建设。 2、要仔细对标CPTPP和DEPA。 3、要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挥人才集聚、集思广益的作用。 最后,周主席强调,处于10周年节点的自贸区需要把握和发展世界变化进程和国际规则演变中的趋势和大趋势,乘风而上。
主旨演讲(2)罗培新副校长的演讲题目是“营商环境:法律与中国研究之间”。 罗培新副行长用中国研究而非非实物知识来解释当前营商环境的困境,他解释说,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强调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性,以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性为核心价值。 通过大量实例,他从高与低、有形与无形、有前与不活跃三个方面阐述了商业困境和解决方案。 高低理论表达了法律要在脑子里、心里形成正确的认知,法律基层和宣传要更接地气有形和无形的聚焦于法治的缺失,并提出领导层更迭时规则始终到位,要注意能够转化为重复和普遍适用的规则“有为无为”,借用庄子的名言,表达了法律动态不变,部门要筛选实值做更多,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执法基准。 罗副院长强调,法律专业人士考虑中国文化的理念非常重要。
主旨演讲(3)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晨作了题为《中国律所法律技术应用的观察与思考》、《律所如何拥抱法律科技》的演讲。 杨晨主任首先介绍了法律技术的应用。 他指出,AI是一种技术,与AI一起工作也是一种技术;高级律师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尤其是那些具有专家思维和复杂沟通能力的律师将创造一个新的法律服务市场,某些法律服务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例如公共法律服务。 其次,他详细阐述了法律科技的应用条件以及中国律师事务所面临的困难,如数据可用性低、缺乏高质量数据、法律制度不同、外部环境不同等。 杨主任认为,虽然律所与科技公司之间的资源整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很多科技公司急于市场,不了解律师行业,很难设计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法律服务产品。 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法律技术,值得与这一代律师一起思考。
北京与上海律师的对话
演讲会后,北京和上海律师的对话开始了。 本环节,设置了两组院长和三组专家,每组两位嘉宾以辩论讨论的形式,围绕法律界“国际化、绿色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发表观点。
在律师协会会长的第一组对话中,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程守泰、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廖明涛围绕“行业发展趋势”这一话题,即律师发展的合力与差异性展开讨论。 程守泰副院长表示,由于区域经济总量和经济产业转移的差异,西部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很难在其他地方发展,“上”去比较困难。 10年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为西部地区律师开展了100多次公益培训,惠及律师7万余人次。 西部地区倾向于先做大,北京、上海更倾向于在大的基础上做专长,所以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 程董事长表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输出中国法治,中国涉外法治和国内法治的发展需要统一,这是最大的合力。
廖明涛副院长表示,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坚持专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六个现代化建设。 三个方向:服务、服务企业、人。 律所发展的差异化在于律所的独立运作,专业团队有待加强,也要走出去,从体制和专业走向国际,包括律所的管理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习。 他特别强调,国际化需要人才的识别和凝聚,这对整个行业都很重要。 律所也需要在国外合作,有的需要直接投资,国际化一直在路上。
在第二组中,北京市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徐家立、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景云从法学研究和实务的角度对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徐家立董事长首先表示,国内外形势动荡,我们还需要实现国际化。 国内资源基本饱和,“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输出我们的优势资源和经验。 其次,虽然数字时代已经到来,但他说,大多数律师还没有进入数字时代。 最后,他赞扬了上海律师的奉献精神,如果以高质量的标准来评判,他们配得上习上海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的精湛值得习;上海高度的国际化、现代律师文化、上海律师战略都值得习学习,律所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马 Jingyun总裁表示,律师行业或律师事务所要有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国际关系、国家战略、经济政策、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等维度考虑和制定战略目标。 具体而言,应从国家战略贡献、社会责任、专业能力、品牌效应、满足客户需求、青年人才培养、律师内部执业环境等多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 她指出,律师行业和律所管理者深入思考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动律师制度成熟和律师行业发展的标志。 最后,马董事长指出,京沪律师业联合国际化是中国律所提升国际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路径。
论坛进入专家对话环节的下半场。 第一组专家为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主任王珊珊、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克江。 王姗姗主任首先介绍了国际化的四条路径:直接投资模式、联盟模式、战略合作模式和律师联盟模式。 他强调,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各律所都可以以香港为“桥头堡”,以“一带一路”为发展的“最佳地点”,进而占领LinkedIn和美国的“制高点”,这也是律所实现国际化的好路径。 其次,他还强调,数字化可以影响未来整个法律行业的实践方式。
刘克江主任首先表示,律师探索如何为绿色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这是律师行业为中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专属方面。 其次,他强调,中国律师在“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国际法律服务的语言和法律体系日趋丰富多样。
第。 十。 3、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监事会主席方岩与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研究会副会长周波就“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对话。 周波副会长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点思考:一。
1、税收政策调整后,律师行业需要加强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数字化不足。 第。
二是规模与质量的结合是下一个发展目标。 第。
3、专业与产业相结合,最大程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妍主席分享了她在参与国家立法过程中的发现,特别是在数字立法领域。 她表示,数字技术将带来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变革,意义重大。 律师行业要拥抱变化,承担社会责任和担当,率先感知社会最基本的需求。 她还强调,现在全国人大已将《数字经济促进法》纳入立法规划,在数字经济到来时,每个人都有机会更好地发挥法人的作用,为法治贡献力量。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沙海涛和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骥均为前沿技术领域的专家。 他们就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法律前沿等问题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孙总首先介绍了大模型领域发展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 中国的算法目前在世界水平上相对领先;中国在华人世界不缺数据,但低质量的数据会导致合规风险。 他强调,中国在人才、企业、市场、监管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和先进,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应该在立法方面更多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沙海涛律师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对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影响,以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如何应对这种冲击。 他认为,吸收、创新和保护都很重要。 吸收是指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足以吸收人工智能问题,新技术不断冲击知识产权制度,但底层结构不需要调整。 创新意味着现有的底层架构足以承受人工智能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 保护意味着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调整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工具,知识产权本身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最有力工具。
总统圆桌论坛
本届论坛设有以“变化与变化”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旨在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坚韧,如何在不变中掌握变化的节奏。 圆桌论坛邀请了Lexis首席执行官王凤梅担任主持人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商法研究会会长顾功云,浙江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张澍,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于伟峰,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专职副会长熊晨耀, 北京市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再晨,山西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培义,上海市区块链技术协会副会长张云燕参加活动。
从宏观角度看,顾功云总裁表示,律师行业的高质量主要来源于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即服务质量,但目前的发展质量与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其次,立法质量与发展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律师在我国法律制度是否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从内需来看,也需要更多的律师来发挥作用。 最后,他强调律师要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从微观角度,张澍董事长指出,从需求端来看,律师和客户对数字化的需求和需求有多大,应该在底层进行,而不仅仅是宏观数字化。 他强调,要真正提升数字化在法律行业的渗透和应用,必须关注需求侧。
俞伟峰董事长指出,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开阔视野,如何解决客户支付意愿下降的问题,加强监管背景下提高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能力,以及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模式或律师执业模式等。 不变的是律师贡献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法治建设的三个目标以及专业价值创造,合作实现共赢。
熊晨尧副院长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律所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企业内部律师和外部律师都是法律界的共同体,企业所需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服务没有改变。 他强调需要更全面的律师,特别是法治律师,如合规律师和合规体系。
孙再辰副总裁强调,国际国内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法务与业务一体化这三个被普遍接受的宝库没有变,但行业展示和申请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张培义副会长提出,不变的,永远是诚信、专业、奉献。 他主张和谐、专业、人才不变,才能取得稳定和长期的成功他还提出,整个行业需要适应自身本土化发展,要在整个行业中发挥规模化的重要作用,同时“做精、做专、新”。
张云燕总裁作为压轴词,她认为变化是:世界格局、经济形势、业务、客户、工具、管理、团队。 不变的是应对变革的挑战和机遇,以弘善惩恶的初心,坚持结合创新,法律专业人士的协作精神,为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而需要国际化和多元化融合。
结束语
金诚达上海办公室主任叶乐磊在闭幕致辞中强调,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法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法律精英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推动律师法律理论研究,共同推动国际化进程。 法律服务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在与会人员的掌声中,2023京沪律师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论坛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律师行业的发展必须植根于素质的提升和深度的拓展。 国际化让我们意识到法律服务的边界在不断拓展,数字化为我们描绘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未来,绿色发展提醒我们,法律服务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沪京两地律师法学研究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律师法学理论研究水平,促进京沪两地律师行业更加全面快速发展,为法治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专题统筹:秦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