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信部门公开了第三批涉多个领域的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指导平台继续加大监测、核查、处置力度,对首次发布谣言的账号进行溯源、关闭,共处理违法违规账号1660个。
从最新公布的典型案例来看,网络谣言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涉及恐怖主义和暴力的极端谣言频发。 例如:“西南大学药学院发生”谣言、“兰州某学校学生失踪”谣言、“上海外卖师兄加班28万彩礼累死”谣言。 这些谣言不仅蓄意制造社会恐慌,而且肆意煽动舆论情绪,对互联网秩序造成极大破坏。 其中,所谓“上海外卖小哥加班28万嫁妆,精疲力竭而死”,这不仅是相关自**编造演绎的笑话,甚至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广为流传。 从中可以看出肆无忌惮的“自我**”的罪恶。
这些网络谣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利用民生话题来兜售焦虑。 比如“2024年不再计入员工医保缴费”的传闻、“多地实行'按资排辈'”的传闻、“杭州宣布禁播直播”的传闻、“中国储备粮决定停止从国外采购玉米”的传闻等。 医保、养老、新型线上业态、农产品采购等都是备受关注的民生话题,因此也是网络谣言频发的“重灾区”。 这些谣言的出现严重扰乱了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利用信息鸿沟传播恶意。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网络谣言更加阴险:近日,出现了一系列名为“中日友好医院是日本人建造的医院,投资26亿”等的网络谣言,声称“中日友好医院入侵成功,不警惕后果难以想象”, “建这么多中日友好医院的目的是什么”等。 这些**和言论严重背离历史事实,肆意诋毁全国公立医院,不仅严重扰乱了人民的医疗秩序,而且暴露了极端的恶意——捏造这种谣言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网络谣言的典型案例,至少可以达到三个效果:一是提醒广大网友睁大眼睛,提高警惕,不要被惊人的网络谣言所欺骗。 其次,打击造谣者是对网络谣言的有力震慑。 此外,通过典型案例,督促网络平台关好大门,守住大门,积极履行主体责任。
“清清从严治乱象”专项行动以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网络谣言乱象的打击力度,“真实性”这个话题频频被提及。 在加强“自**”管理的13条新规中,不仅划定了“自**”运营的红线,也从多方面明确了网络平台的责任。 比如,加强资质认证公示,规范信息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对虚构内容或争议性信息增加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
网络谣言之所以屡屡被封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总有人为了名利,假装惊艳。 要铲除网络谣言,需要找一个,惩罚一个,同时,需要警告一批。 对此,不仅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网络平台也要加强内容审核,切断网络谣言传播链条,铲除滋生土壤。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晰的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