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客户端记者谢飞)“请患者到内科第二诊室就诊。 “12月30日晚22时,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艳华正在紧张地工作。 此刻,急诊大厅的大屏幕显示,这已经是576号病人......
北京的冬季天气寒冷,路上行人稀少,但急诊科却是一派别的“热闹”景象。 元旦假期第一天晚上,民康客服记者来到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大厅灯火通明,分诊台前的第一声铃声响彻云霄。
这里没有假期”。
预筛查分诊、解答**、解答患者问题、帮助患者测量血压等生命体征、运送患者......急诊科主管护士谢萍在分诊台前忙碌着。 “通常有很多急诊病人,更不用说在假期了。 从今天凌晨0:00到今天上午22:00,已经治疗了500多名患者,其中急重症患者63名。 ”
12月30日晚,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室对患者进行了预检和分诊。 谢飞摄。
该患者癫痫发作,首先测量了血压,情况危急,在神经内科,是二级患者。 面对无助的病人家属和源源不断的病人,谢平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分诊。 分诊台的医护人员会先对就诊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量,然后按照危重患者优先诊疗的原则,为患者安排诊室。
一、二级患者病情严重,如有心跳呼吸骤停、严重胸痛、严重呼吸困难、严重骨折、严重头痛等症状,需要立即抢救,将优先安排会诊。 急诊科的夜晚就像是一片寂静的战场,谢萍不敢放松警惕,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不停地观察着大厅里病人的情况。
傍晚17点左右,谢萍已经在分诊台前就位,她要等到同事凌晨1点半到位,才能回家休息。 谈及即将到来的元旦假期该如何度过,她和同事们面面相觑,笑道:“急诊科没有放假,只想在那之后好好睡一觉。 话音未落,谢平就被病人焦急的问话打断,转身回去工作。
成功抢救患者后,职业成就感十足。
计算机耗尽并瘫痪。 等一下,我会重新启动计算机。 电脑工作久了卡顿,无法打印病历,王艳华无奈地向患者解释。 她不敢放慢脚步,因为后面有几十个病人在等着她。 “我下午四点上班,凌晨四点下班。 前半夜没有时间休息,后半夜病人少,一晚上要看七八十个左右的病人。 ”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医生王艳华正在看病。 谢飞摄。
80岁的杨奶奶被坐在轮椅上的儿子推到急诊室:她不仅患有高血压和支气管炎,肺部还发炎,还摔倒在家。 王艳华皱了皱眉头,老人在急诊室摔倒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们必须评估和检查是否有颅内出血、中风、心律失常等。 老年人跌倒一般比较严重,需要到神经内科进行具体检查。 ”
老年人的症状通常是非典型的,在症状出现之前,这种疾病可能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一旦出现发烧、咳嗽、咳痰、胸痛,精神状态明显不佳,一定要到急诊科就诊。 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以免耽误**。 然而,有些患者情况并不危急,不能在急诊科使用,王说。
刚才胃部不适的年轻患者就属于这一类。 王艳华建议,部分慢性病患者、无急性发作症状、早期普通感冒患者不建议来急诊科就诊,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建议将急救资源留给真正危重的患者。
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对吧?会诊结束时,王艳华还没来得及抬起头来和病人打招呼,一句“没事”就足以安慰病人。 对于工作了近10年的王艳华来说,急诊科忙碌紧张的工作氛围已经成为常态。
每一次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成功抢救后,职业成就感十足,心中的喜悦实在是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都无法比拟。 王艳华说。 下夜班后,她可以回家休息,家里还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在等着她。 “我女儿上呼吸道感染了好几天,一直没有康复。 ”
12月30日22时,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候诊区依然人头攒动。 谢飞摄。
快到深夜了,急诊科还在汹涌澎湃。 即使是这个告别旧、迎新的时刻,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