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新闻“百强”推介活动,确定北京广播电视“向前一步”为优秀电视新闻栏目。 《向前一步》作为全国首个公民与公共领域对话的金牌民生节目,已播出近5年,聚焦民生困境和痛点,搭建公民与公众的对话桥梁,打造平等、客观、开放的传播领域,让多元声音在其中碰撞, 并提出解决城市现代化治理问题的方案,不断推动首都城市治理“向前迈进一步”。
《向前一步》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延续了主题中民生关注的特点,以敏锐的洞察力持续聚焦民生的困难和痛点,关注如何把居民的“烦恼”变成“暖心之物”。 对于人民来说,温饱住行关系到生活稳定,《一步前行》坚持围绕衣食住行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制作系列节目,倾听“民心”,问“民生”。 其中,“五年专项计划:如愿以偿”聚焦于原钟鼓楼片区申请退租的居民,从老百姓口中讲述城市发展的变化与进步。 记者跟随居民走进装修后的钟鼓楼区,回望他们曾经居住的院落如今焕然一新,过去与现在的鲜明对比,真实动人地展现了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从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成果, 让北京民生“答卷”更加接地气,深入民心,展现首都民生关怀,增强民生发展信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有关系。 节目视角下沉,镜头近在咫尺,道理和谐,主动发现问题,深挖群众需求,以人为本,关心千万家庭会遇到的问题,真正发挥了第一好的服务功能和引导功能, 并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通过营造公众与公共领域对话的空间,在城市管理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建立共情纽带,践行社会参与,动员各方,倾听不同声音,让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找到解决方案。 在节目中,专家学者与公众的地位没有障碍,大家在公平开放的节目空间里来来去去,沟通交流思想,解决问题。 “行走与留存的'共生'记忆”节目聚焦耀江胡同“共生街区”转型中的障碍,邀请各方面对面交流,倡导政策刚性与温度的平衡,有效推动居民问题解决,为“共生”理念为老城保护开辟新途径。 针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节目邀请检察机关、法律专业人士、企业代表、第三方组织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通过激烈辩论说明合规改革对企业、员工、就业、经济的影响,指导实践,警示违法行为。 节目以世界视角审视公共议题,搭建民生问题多方对话的桥梁,聚焦问题,以沟通为动力,化身为秩序和政策执行的守望者,通过构建多元空间,帮助更多紧迫、疑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切实履行社会监督监督职能。
首都持续探索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化解民生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然而,这种宏大的主题成果报告往往容易落入大而泛的陷阱,如何带出新事物,突破圈子,把宏观话题变成人们爱看的节目,让严肃的社会问题引发更深层次的公众讨论是一个难点。 “向前一步”坚持从小见大,讲好民生故事。 节目找对了“小切口”切入,选取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件”、“小变化”、“小矛盾”和“小人物”,揭示了服务理念的创新、政策措施的进步、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深化, 这更容易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北京暴雨灾害期间,“一步前行”推出“相互依存”“连接”“相遇”三个专项防汛节目,以独家视角深入房山区、门头沟区6个封闭村,讲述暴雨中的温情故事。 从乡镇干部在洪涝中命悬一线时的英勇,到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人员在抢救灾民时的无畏,从市委、市委的关心到基层群众的互助,从惊慌失措中稳稳的婴儿车到救援人员额头上的汗珠, 每个小人物的动人细节,描绘了一幅团结的时代群像,生动地展现了防汛救灾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打赢了与暴雨的生命之战。在时代的洪流中,倾听每一个普通人的心声,关注每一个普通人的坎坷困境,呈现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节目始终秉承这个小人物、大视野的生产精神,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角度,为社会治理打造清晰、公正的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大台阶,化解宏大叙事的距离感,以公正客观、合法合理的态度找到让人民满意、造福社会的解决方案。
北京广播电视台《向前一步》坚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目标,深入挖掘基层民生的困难和痛点,努力解决群众问题。 节目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架起群众与公共领域对话的桥梁,打通人民心与民意的“回音壁”,架起人民群众与人民之间的“心连心之桥”,让更多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先进经验得以传播, 充分凝聚力、有效赋能,推动北京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节目构建的叙事时空下,反映诉求与回应诉求同步,不仅让社会条件和民意更加平易近人,弥合多重差异,也更有效地推动北京城市治理持续“向前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