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作为主要的颅内动脉,在脑的供血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来源于双侧锁骨下动脉,部分变异来源于主动脉弓和颈内动脉。
椎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夹层、动脉瘤、血栓形成和椎动脉发育不全是椎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眼转、肢体无力、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复视。
椎动脉狭窄在解剖学上可分为颅外椎动脉狭窄和颅内椎动脉狭窄。 狭窄在椎动脉的 V1 和 V4 节段更常见。 椎动脉颅内段和颅外段血管组成不同,颅内段无外弹性膜,内膜较薄,内侧和外膜弹性纤维少,分支较多,手术风险高。
椎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小于 50%)、中度(狭窄 50-70%)和重度(狭窄大于 70%)。
有症状的椎动脉狭窄与卒中发生率高有关。 有症状的椎动脉狭窄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来治疗。
生活干预:健康饮食、戒烟戒酒。
药物**:可使用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 支架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支架的目的是改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血液供应。
推荐使用当前的椎动脉支架**。
1)有症状的椎动脉颅外动脉狭窄患者50,如果药物无效,可以考虑血管内**。
2) 有症状的椎动脉颅外狭窄 70 如果狭窄进行性恶化,患者可以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
3) 对于无症状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如果伴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对侧椎动脉缺失,则可以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 70**。
由于支架内膜的增生和支架血栓形成的组织,血管壁的急慢性炎症,以及生长因子的分泌导致血管内膜增生,易发生支架后再狭窄,药物支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狭窄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规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规范术后用药: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戒烟戒酒、定期复查。 秋冬入住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