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据说鱼的记忆只有几秒钟。 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宝宝的记忆力有多长,从观察来看,一定比鱼还长,至少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力一定会跟着它一起增长。
到几个月大时,婴儿已经可以识别亲近的人和陌生人,并且可以记住他们喜欢玩的玩具,或者准确地说是嘎嘎作响,这表明他们的记忆已经足够长了。 这还是宝宝现在记忆的范畴,这里要讲的是,大多数人在一两岁之前的记忆,长大后就消失了。
只可惜,我们在婴儿期接受的父母、祖父母、祖父母的爱也消失了,或者已经转化为潜意识的存在,转化为存在和成长的重要过程,包括衣食住行、情绪稳定、强烈满足感、快速成长、心理健康等。
无论如何,当年接待他们的亲人的匆匆忙忙、关心、感动拥抱、祝福和爱,哪怕是以一张画面、一股气味的形式,都没有清晰地留在记忆中,一些爱他们的亲人也被短暂地错过了,这就是生命和个性的丧失。
人们不仅需要情感上的爱,还需要对爱的具体记忆。 直到我们长大了,当我们的父母想起亲人给予我们的爱时,我们才会远远地看着我们。 我们所爱的人当时并没有回过头来回忆,他们知道我们会在很多很多年后的转折点上知道,并且会想象他们远离我们时深情的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年纪一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无聊一起消失,也许这就是我们生理本能的逻辑,设计遗忘,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为了宝宝正常成长:因为大多数时候宝宝只能躺着,吃喝, 睡着醒来,看着头顶上的小地方,唯一能做的动作就是咬自己的手,就能吃到自己的脚,这已经算是能力的大增。起初,他没有能力侧过头来,更不用说用全视野环顾四周了。 如果把这种生物笼子的情况赋予了清晰的记忆和全息感知,那真的是一种让我一直哭泣的痛苦。
在一个看似敏锐、机智、灵巧,能够自由实现自己行动目的的成年人社会中,作为独立个体自由游荡的年轻人,都是在早已遗忘的婴儿期无助之后长大的。
大家都把婴儿期的记忆留给了父母和亲戚,没有一丝担忧,直到看到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下一代,才突然彻底醒悟过来,仿佛想起了什么。
你看,一旦宝宝能够趴着,他就玩得很开心,他可以自主地左右看,他可以用手拍打他能得到的一切,而他能得到的都是被支撑肘部限制的。 圆润的胳膊和小手,圆得像莲藕一样,握住你的手指,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你正在用一种看似自然的力量握住其他任何东西,但实际上非常强大。 练习这些练习的成年人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握把”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称为婴儿握把。
左顾右盼,拍,然后就这样抱着,这已经是宝宝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享受的自由了,也是宝宝阶段最大的快感,通常是出牙流口水开始的阶段。
紧紧握住你一根手指的小手,很结实,很持久,不肯放开它一点点,仿佛在传达一种让你照顾的意思,让你全心全意地照顾它,一个生命到另一个生命的恳求。 这样一只既不能说话,也不能表达太多感情的小手的颤抖,已经让你感动到了流泪的地步。
这个世界上有谁曾经在最基本的人生层面上向你发出过这样的呼唤?由于你的亲属关系和遗传联系,你很容易把它看作是婴儿暗示层面的一种表达,一种你无法表达的表达。
如果这种婴儿抓握发生在宝宝的目光不再聚焦之后,并且它总是能专心致志地看着你,那么它就不再是一种暗示,而几乎是一种明确的暗示。 当你紧紧握住手指时,你的眼睛是固定的,如果碰巧有几句咿咿呀呀的婴儿话,那么真的没有人能承受得起这样的信任,仿佛所有的身心都躺在你的怀里而不服气。 这是属于宝宝的力量。
在这样一个磕磕绊绊、单调乏味的婴儿成长过程中,充满情绪控制,却不知道情绪需要被控制,虽然平均三分之二的时间可能花在睡眠上,但清醒时,模糊乏味和认知的无力和行动都是不可能的。 我经常不得不在不知不觉中浸泡在已经拉过和尿尿的污垢中,如果与成年人相比,我一分钟都受不了。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那两年可能不太痛苦的岁月,都可以轻松过去,在一个人人生的开始,多么艰难和艰难,当然,有多少惊喜,多么惊喜。 不像大人,婴儿的成长是无可比拟的,而能力一点一点地稳步成长,让自己走出这样一个泥潭的过程已经一一打上了烙印:三转、六坐、七爬、一岁往前走一步,到两岁已经能够把所有这些动作和表达能力包括说话都比较稳定, 大大缩小了自己与成年人之间的差距。
每一分钟都在成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明显的改善,这是一件真正千变万化、茁壮成长的事情,只属于婴儿。 这也是大人喜欢婴儿,一眼就能被这些“人性善良”的纯人幼苗所感动的原因。 而且除此之外,再加上你个人基因和血脉的个体流通核心,又怎能不让人坠入爱河,被束缚。 宝宝是否记得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