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陵县城,很容易找到龙岭抗战纪念馆,这是一栋老式的两层小楼,前面的广场上有一座黄色的铸铜火焰雕塑,仿佛在燃烧。 火焰背后是屏风般的红褐色浮雕群,斑驳散落,仿佛刚刚经过抗日烽火的训练,生动再现了嵩山之战、龙陵之战的场面。 旁边的纪念墙一侧是浮雕,雕刻着中共抗日部队龙鹿游击支队的战斗场景,另一侧刻着龙鹿抗日游击支队的简介。
龙陵曾是滇缅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侵缅甸失败,全线战败撤退,龙岭于2024年5月沦陷。 直到2024年6月,中国远征军**西滇,先后投入1111月11日,龙岭以5万兵力、3次拔河、数百次战斗收复。 龙陵战役是滇西**行动中时间最长、牺牲力最大的要塞战役,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 也可以说,龙陵之战是一场死气沉沉的胜利。
攻克龙陵后,日军在滇西巩固的坚固阵地被一扫而空,鬼子被赶到龙岭以南没有危险可守的莽石江平原,被打败撤退。 不久,中国远征军和驻印中国军队在芒友胜利会合,收复了滇西。
旧纪念馆、杂乱无章的纪念广场,被看作是纪念龙陵抗日战争的整个建筑群,与各地的革命烈士陵园相比,显得破旧不堪,与滇西轰轰烈烈的抗日主战场遗址的地位十分不符。 前来参观龙陵抗战遗址的游客可能会感到失望。 但是,为国捐躯的鲜活也很多,龙陵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有着慷慨而悲惨的一页,我们不应忘记。
浮雕前的广场上熙熙攘攘,到处都是当地小贩、烧烤、水果、玩具,或者几瓶苏打水饮料和几个箍,供路人投掷和玩乐。 龙陵抗战纪念馆大门紧锁,博物馆关门休养,只好“再次表示遗憾”。 在龙陵城,还有一些抗战遗迹,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旧址、滇西抗日司令部旧址、日军单兵作战碉堡等,可以顺便参观一下。
从建筑规模和城市风貌可以看出,龙陵的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明显落后于腾冲、瑞丽、芒石。 龙岭有珍贵的黄龙玉,也就是黄蜡石,是云南的名产,虽然不是龙龙独有,但却是龙龙最大的产地,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黄龙玉的招牌和广告。
今天是旧历的第一天,我站在龙陵抗战巨大的纪念浮雕前,既没有酒和肉,也没有香和蜡烛,所以我不得不默默地向那些为国献出生命的英雄灵魂致敬。 其实,很多普通的战士甚至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牺牲渺小如尘土,很少有人知道,即使是当年的幸存者,也曾在山水变迁中经历过艰辛。
事实上,龙岭抗战主要有两个地点。 除抗战纪念馆外,另一个是松山,距县城40公里,集中于拉蒙乡大瞑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一带,面积约4平方公里。 松山位于横断山脉南麓,怒江西岸,海拔2690,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被军事专家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当时日军盘踞在它上面,花了一年时间建造了极其坚固和复杂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形成了一个可以攻击、可以撤退、可以防御的战略基地,从而牢牢掌握了怒江战场的主动权。 1944 年 6 月 4 日,中国远征军发动了空前悲惨的攻势,并于 9 月 7 日占领了松山。
影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松山战役为背景,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当年的残酷和血腥。
一阵风吹过,一阵微寒,吹过了我的骄傲,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了我的旅程。 “四季有花有雨,冬天无雪无雷”,龙岭虽然四季如春,但纵向差异显著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让人不敢减衣,与芒石相比,清凉还是很厉害的。
龙陵还有一些景点,如蒙诺仙人洞、萧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怒江大峡谷三江口风光、珍稀植物桤木群景区等,不得不留待下次再游。
在私人酒店过夜,干净整洁。 老板是当地的傈僳族妇女,姐妹俩看着店里,身材高挑修长,幽默风趣好客。 他们给我讲了一些当地的故事,如傈僳族、彝族、阿昌族、白族和景颇族的民族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衣食等。 说到深处,姐姐随口唱着傈僳族的山歌,仿佛夜莺低沉,珍珠玉石叮叮当当,让人一时忘记寂寞的旅途。
那天晚上,店主炖了一只当地的鸡,汤浓浓可口,食指动了动,忍不住狼吞虎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