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12月17日。
欢迎收看。 新华日报 - 每周亮点镜像中国。
2024年南京大**幸存者肖像记录。
这是南京100名幸存者的肖像。
1937 年 12 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 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献下**的士兵被残忍杀害,给幸存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苦和苦难记忆。 86年过去了,截至发稿时,南京日侵华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的幸存者只有38人。
新华社记者韩玉清、季春鹏、李翔摄。
在雪地里忙着维护。
12月14日,工作人员视察太原车厂。
同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来大雪天气,中铁太原局集团太原车段加强进港列车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旅客列车安全。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北京下雪了。 12月11日,游客在雪后的故宫神武门前与家人连线。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冰城“哈尔滨:松花江上奏响了挑冰交响曲。
12月14日,在松花江哈尔滨段冰面上,制冰工人正在进行冰矿开采作业。
目前,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矿开采工作已全面展开。 为保证优质冰块的充足供应,每天有1000多名制冰工人和近500辆运输车辆参与采冰工作,日采冰能力达10000立方米。
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上海举办了冬季浪漫银杏活动。
12月9日,上海芭蕾舞团青年舞者们在“银杏叶**见面会”上演出。
银杏树下,上海庄室内乐团的青年艺术家们演奏了多首四重奏经典作品,上海芭蕾舞团的年轻演员们跳起了冬季华尔兹舞,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
新华社记者王翔 摄。
新时代的中国科考之旅:长城 阎父子“解剖”长城。
9月5日,45岁的对外汉语教师阎公明(右)带着78岁的退休艺术编辑闫新强走过北京延庆长城花家窑段。
从2024年开始,父子俩自费在不同地方对不同类型的长城进行调查、拍照和记录,并将长城形态编纂成册《长城形态图集》,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的建设细节,为长城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近40年共同考察长城的经验,使长城成为父子之间共同的情感纽带。
新华社记者刘金海摄。
北京下雪了。 这是12月11日上午拍摄的天坛祈祷堂。
新华社记者陈业华摄。
港珠澳大桥之旅开通。
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桥(12月15日拍摄,无人机**)。
同日,港珠澳大桥游开通运营,港珠澳大桥游全程游览时间约140分钟。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拉萨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12月8日,拉萨南山公园拍摄的拉萨雪景。
当天,**拉萨市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降雪,到处都是银光,尽显雪域高原之美。
新华社记者江 摄影。
“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在国家博物馆揭幕。
12月9日,观众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七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
同日,“多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展览空间约1500平方米,艺术家结合数字绘画、数字成像和AI算法技术,以当代视野和独特视角,表达、挖掘和诠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内涵。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青海海东:西城铁路安思多隧道加紧开挖。
12月14日,中铁十八局集团工人在悦曦隧道作业。
目前,青海西(宁)成都(都)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正在建设的青海省海东市华龙回族自治县悦思隧道正在加紧开挖施工。
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南京遇难者全国追悼仪式在南京举行。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遇难者国家追悼仪式的现场。
同日是第10个侵华南京遇难者纪念日,在侵华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侵华南京遇难者国家纪念仪式。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雪过后,华山更加娇嫩。
12月12日拍摄的华山棋亭下雪后的风景。
雪过后,西月华山峰峦起伏,山间点缀着白雪皑皑,宛如画卷。
新华社(赵碧刚摄)。
青岛站桥:海鸥在冬天追逐海浪,翩翩起舞。
12月9日,海鸥飞过山东省青岛市青岛景区的海面。
近日,成群的海鸥在青岛栈桥低空盘旋飞舞,在冬季海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年冬天,数以万计的海鸥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岛城栖息过冬,人与海鸥和谐共处的画面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新华社记者李子恒摄。
*制作:AIGC实验组、新华社摄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