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华等人的离职,以及吴永明强调“回归公有云,减少线下项目”,都预示着阿里云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战略调整。
文:赵艳秋。
编辑:牛晖。 12月12日,蔡英华正式从阿里云辞职。 日前,阿里云内部已经有传闻。 这距离他于2024年春季加入阿里云还不到两年。 根据阿里巴巴的规定,只有工作满两年才能行使权利,而且只能行使一半的权利,剩下的一半权利将在未来两年内行使。 也就是说,蔡英华的第一批**尚未行使其权利
去年蔡英华登陆阿里云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离开华为后,在立邦涂料中国过渡了一段时间后,他加入了直接竞争对手阿里云,阿里巴巴还授予了集团高级副总裁的军衔(M7 P12),相当于江凡担任**和天猫总裁时的军衔,这是阿里云历史上的第一次任命。
在蔡英华离职消息传出的同时,同为华为经理的任负责阿里云的中国业务。
当时,蔡英华、任等华为人的加入,展现了阿里云在政企市场奋力拼搏的雄心壮志。 但现在蔡英华等人都要走了,阿里云在飞天大会前后都继续强调公有云,阿里云董事长兼CEO吴永明也强调了这一点“回归公有云,缩减离线项目”。这些声音都表明,阿里云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战略调整。
“时代造就英雄”。
业界对蔡英文的离职并不感到惊讶。 今年9月11日,也就是张勇辞去阿里云董事长兼CEO职务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2日,天眼查APP显示阿里云计算公司***也发生了工商变动,蔡英华辞去了法人、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虽然这些工商变动在业内并不少见,但很多敏感的人士已经在关注着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比如蔡英华是否会出现在飞天大会等活动中。 11月23日,阿里云进行新一轮组织重组,成立公有云、混合云、海外业务三大事业部刘伟光、李瑾、袁倩分别分管,向吴永明汇报。 一些业内人士开始**,蔡英华应该出局了”。
蔡英华的离职,估计与阿里云订单流失或政企市场增长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 许多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阿里云目前在政企市场面临的挑战和处境,无法通过内部改革和组织架构调整一蹴而就解决。 不管你去找谁,这个角色都很难。 ”
在过去的六七年里,阿里云的战略发生了变化。 在成立之初,创始人王健博士就认同亚马逊AWS所表达的观点,即:云计算最终将演变为公有云。然而,在2024年之后,阿里云在意识到一些大型政企客户对私有云和混合云的需求后,不得不加强对私有云的布局。 此后,阿里云迅速引进了华为或传统TMT大型企业的高管。
2024年后,互联网业务在云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取而代之的是传统政企市场的增长。 在增长的压力下,阿里云在政企事务中的动作得到了加强。 2024年,在北京峰会上,除了时任阿里云总裁的开幕致辞外,演讲的第二位发言人是阿里云政企事业部负责人。 在本次发布会上,阿里云还确认设立了多条行业线和区域线,“这在阿里云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以进一步向政企市场发起冲击,可见阿里云当时在政企事务上的决心。
随后,阿里云做了大量的集成项目,包括华为在内的多个政企项目的销售也成为了阿里云的骨干。 有趣的是,在华为部任成为阿里云中国区总裁后,阿里云中国也被员工昵称为“阿里云华为中国”,内部KPI强,季度考核,销售员工淘汰率高阿里云中国架构师绑定销售,一起去订货,小团队的表现不合格,架构师也不合格,这被认为是业内最严格的考核。
这些做法曾经引起很多质疑,特别是因为短期KPI评估不是TOB行业项目应该有的周期。 “这些激活销售队伍的方法就是用短促的方式解决问题,你可以拿到一两个订单,但不会是系统性的。 一位阿里云人告诉数智一线。 政企市场没有那么快,阿里云的产品和服务能力也没有拉开与竞品的差距。
在政企市场,腾讯有微信流量入口,华为有服务体系和硬件。 一位前阿里云员工观察到,“阿里云提拔了一些大脑,但这些算法只能提供局部或单点优化,销售成本更高,考验销售能力,是需要一对一定制的非标产品。 这些都让他相信,阿里云仍然需要找到对政企市场的把握。 而且,今年企业预算要低得多,有些项目招标价格低廉,甚至为0元,这对所有市场参与者来说都不是好事。
阿里云目前在政务云市场面临较大挑战,阿里云部分中标项目已被取消并重新招标。
政商事务非常困难。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是像华为这样奠定基础的公司,也经历了漫长的积累。 即使在一些华为内部人士看来,政企事务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与自己的运营商和终端业务相比,依旧不温不火。
2024年,阿里云对外服务业绩已突破700亿元,2024年为746亿元。
靠一个人拉大局,显然是高层思考时可以预见的问题。 一位前阿里云消息人士表示,蔡英文的离职并不出乎意料。 “我觉得这也可能是现在造英雄的局面,不是大势所趋,战术增长真的解决不了大问题。 很多华为人出去后,都这样“死”了。 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感叹道。
云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蔡英华离职的背后,不仅是阿里云的变化,整个中国云市场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现在运营商可以接受很多订单。 一位资深人士告诉数智一线,东西部几十亿、几百亿元的算力网络集中采购,都是由运营商承担的。 对于国内一些创新平台,如一云多核,运营商承担了规划或总承包的角色。 此外,运营商也是本地云数据中心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首选,其中不少运营商采取了与运营商联合运营、运输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 在这方面,运营商比一些企业具有财务优势。
现在,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多家公司都加入了运营商云公司。 上述人士表示。 近年来,运营商云也利用了一些特殊的人才政策来吸引人才。 虽然整体待遇可能不如原来的云厂商,但是运营商不担心生意,大家都看得出来,在市场上“相对稳定”
除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三大云之外,市场上的其他三大云——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有着非常相似的策略和情况。 此前,一些运营商在其云基地中使用了华为云的技术,但现在运营商云正在加强自己的研究,并故意将其从华为云中剔除华为对底层根技术的投入即使运营商中标,华为的相关业务也能拿到哪怕一半的订单。 业界已经看到,华为的战略正在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腾讯云被业界认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云。 一位前腾讯云人告诉数智前线,几年前,腾讯云也经历了从外企、阿里巴巴、华为大量挖人,高薪的时期,最终业务效果不佳,遭到内部员工的批评。
我认为腾讯控制了预期它没有铆接,因为腾讯有几张卡,微信,游戏,云业务一直和金融支付相关业务一起体现在财报中,没有划分。 上述人士表示,“腾讯也看到企业级业务没有办法快速做到。 ”
2024年底,腾讯云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硬刹车'。 曾有业内人士告诉数智一线,腾讯云提出了“被整合”的战略,投入自研产品。 其中一项变化是提高腾讯自研产品在每个项目中的占比,要求2024年占比达到30%2024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0%。。二是之前收到的第三方产品不再记录,只算差价,即第三方产品原来是10元,卖了11元,只算了1元。 这导致大多数项目数字大幅减少。
这种模式的改变,给其产品团队、销售团队、服务团队、合作伙伴体系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冲击。 一位云计算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数智一线,比如,无论是销售还是架构师,从事集成和销售产品的人的要求都有些不同,有时甚至是两类人。 业内人士已经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腾讯云做了一些组织和人员的调整。
腾讯云的转型已经进行了两年,自研单品的营收尚未公布,但业界预计其数据库和TCE专有云营收应该会不错腾讯会议的影响力不小,不久前,一个行业笑话是,字节和阿里员工开会,最后用上了腾讯会议。
阿里云是国内云市场的领头羊,虽然今年在营收上极有可能被算网融合的运营商云超越,但从纯碎片化营收、技术先进等方面,仍被业界认为是国内领先。
阿里云现在提出公有云优先,这被视为在经历了艰难的教训后得到的回报。 公有云被业界认为是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尤其是在大模型时代,公有云的算力和效率都更好。 然而,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和高薪资结构并不适合定制化项目。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公有云在政企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大型央企和**部门尚未认识到数据在公有云上的放置。 阿里云未来也有可能开发腾讯云等自主研发产品,成为市场的龙头企业。
我觉得这个时候,阿里云的主旋律应该改变,而不是快速扩张,而且成本很紧,那么就会崩溃。 “它应该被系统地调整。” ”
但另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是,国内市场的六云,再加上大模特时代奋力追赶的云,市场显得过于卷曲。 如果公有云失去规模,很可能会失去性价比和技术进步,而面对亚马逊AWS和Microsoft Azure云在全球的扩张,中国云企业接下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