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随着荀昱加入曹操的队伍,弥补了曹操最短的缺点,曹操摆脱了人生第一阶段失败的厄运,开始了人生的第二阶段。 这是曹操最辉煌的时期,五次败袁术,胁迫天子下令诸侯,俘虏并杀死吕布,灭掉袁书,刘备清梅煮酒谈英雄,招收关羽......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最强大的元绍集团......一举被击败不到10年时间,曹操几乎称霸了北方!很多人喜欢拿刘邦4年左右杀项羽,而曹操这10年,结论自然是曹操比刘邦差得太远了,其实这个对比不是很说明问题,我们后面会详细讨论。
而今天的文章,因为是曹操人生第二阶段的开始,所以总要有一个核心,让读者明白曹操为什么在人生的第二阶段如此厉害,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正好笔者知道曹操给我们留下了两个字,这是目前唯一能看到的曹操正宗书法,但还是有错别字,那曹操为什么要写错字呢?这两个字是曹操在公元219年写的,曹操于次年去世。 这使得这两个词在曹操的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由于这两个字刻在汉中包谷的石门上,可以推断出这是......曹操、刘备在汉中战役中写
公元217年到219年,曹操与刘备在汉中之战,对曹操来说意味着苦涩,刘备,他一生的对手,终于在锣鼓面前打败了他一次,曹操虽然一生无数次“教育”刘备,却没想到,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 他让刘备给人教育。眼前,宝河被涟漪而下,冲撞石壁扬起雾气,像碎雪飘动,望远,汹涌澎湃的河水向东势不可挡,曹操的眼睛注视了许久。 他在想什么?恐怕我在想这次和刘备的汉中之战,为什么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以至于进不退。 曹操终于收回目光,拿起笔,在石墙上写下了两个字:......如下图所示
这就产生了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曹操刚写完这两个字后,周围的人就开始感到不安,因为“滚”字明显是错别字,少了三分水。 终于,有人喊道:“老大,错了!曹操奇怪地问道:“怎么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滚字,缺三分水!曹操又回头看了这两个字,抬头仰天笑了起来,指着向东流去的宝河道:“有错吗?怎么了,你看,这不就是水吗? ”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一点都不懂我!也许有些人会鄙视这个,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文字游戏吗,你这样到处走是值得的吗?但笔者想反问一句:如果这样的文字游戏把你我、他扔进了三国时期,我们敢拍胸脯尖叫吗,我也能玩!要知道,曹操可以称得上是这种文字游戏的鼻祖,甚至是发明者。 我们今天熟悉的套路,几乎都是曹操制定的。 所以这实际上说明了三件事。 第一点,曹操还敢做天下第一!这里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点:我们都知道文字是一种交流方式,所以文字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没有人反对这一点,对吧?好了,那看曹操的两个字,他故意把“滚”字中的三点水去掉了,因为他以为自己在守护身边的宝河,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叫什么?这叫“借”!比如曹操加入荀羽以来,借助荀羽的智慧和大哥应川的背景和力量,迅速崛起。 一个不考虑“借”字的人很难成功。 因为反过来,我想:我为什么要让你借用它?比如郭佳,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他有一句关于逆向思维的名言:智者判断师傅!
那就是:你想让我帮你,为什么?于是郭嘉抛弃了袁绍,但最终在荀宇的推荐下,他成为了曹操最依赖的智囊团。 所以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借钱吗?这不是开玩笑!这需要它自身的吸引力,也就是能不能给对方带来希望,给对方一个未来,或者说“积极的结果”!第三点,就是从前两点推导出来的:曹操之所以能在这十年里几乎统一北方,是因为他“敢为天下第一”的勇气和能力,借助当时诸侯之间的矛盾,纵横交错, 突然团结起来,突然使用,突然十字军东征。比如收留刘备,联合利用袁绍,但最后却杀了袁绍等等。
借助身边各个领域的强者(荀宇、郭嘉、贾旭等)的智慧和战力(以武子良将军为代表,还有敌人的关羽),当然,行政人才很多,但在乱世中,还不如足智多谋和战斗力重要。 曹操不是神,他创造了人生的壮丽篇章,因为他会“借”。 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少了三点水的“滚”字!其实,这对指导我们的生活或事业也有相当大的启迪作用,比如我想“借”,但为什么人们不理我呢?事实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曹操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