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在进入最终评选之前审查中国新闻奖的参赛作品? 如何审查? 标准是什么?
别担心,答案就在这篇文章中。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审委员会由69名成员组成。 其中,**新闻**和地方新闻**代表22人,新闻教研机构代表23人,新闻管理部门代表1人,颁奖单位代表 1人。共有1,254件作品需要审查。 其中,以蒙古文、朝鲜文、日文、俄文、西班牙文、土耳其文等少数民族及外文写成的作品7部。 评审期间,评审委员会成员按文字、广播、电视、新**、英文作品五大类分为22组,每组3至4人,分别对相应作品进行评审。 审计工作的程序是小组审议提出意见,全体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意见,然后根据全体会议的授权,由审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的主任会议对初步意见进行审查,形成审计意见初稿。 在此期间,评审委员会还对参展作品公示期间的公众相关意见进行了筛选和遴选。 经过4天半的小组评审和1天的全体讨论,评审委员会共对768件作品提出初审意见2189条,有评审意见的作品占申报作品总数的61件24%。导演会议逐一审核审核意见,对480件作品保留946条审核意见,有审核意见的作品占申报作品总数的3827%。经评审委员会“建议不予评奖”的作品,由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奖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奖办公室”)退回投稿单位征求意见。 如果提交单位提出复议申请,审计委员会主任会议将逐一讨论并决定权衡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将审查意见终稿提交遴选委员会。 经过复议,最终确定了380件作品的728条审查意见。 其中,“不推荐获奖”作品88件,“不推荐获奖”作品175件,“不推荐获奖一、二等奖”作品117件。 在审计中,审计委员会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仍是以下几点:坚持标准,有坚实的基础; 一字一句,一分一秒; 明辨是非,不分好坏; 畅所欲言,充分讨论。 审核的重点,一是看指导有没有问题,二是看专业是否合规,三是看表述中是否存在事实错误和语言错误。 本届审计委员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对审计判断做了两点改进:首先是细化审计中发现的错误类别。 去年,中国新闻奖的颁奖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打破了作品和传播媒介的形式,将各类奖项连接起来,按体裁和主题设置奖项,不同作品在同一项目中竞争。 为此,错误分类已适应新情况。 今年,进一步优化了错误类别,使审计委员会成员能够按照类别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明确审计意见。 二是细化评价标准尺度。 审计工作强调统一的评价标准,一把尺子衡量到底。 事实上,每个审计师成员的宽大程度是不同的。 例如,“标点符号不准确但不影响文本含义”的标准,往往被不同的人不同判断。 今年,该标准的使用由以往审计中积累的案例进行规范。 因误用标点符号而导致的语法错误计为错误。 如果标点符号明显误用,但未造成语法错误,则每3个名次计为1个错误; 使用不规范但不影响文本含义的标点符号,以及使用不带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不计为错误。 附: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