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口关位于唐山迁安市,始建于明初,是长城的重要关口。 据史料记载,冷口关原名“清水明月关”,因流经该关的沙河以清水闻名,在清代更名为“冷口关”。
12月21日,北楠口村南面俯瞰(无人机**)由受访单位提供)。
在迁安市建长营镇冷口村北冷口村南,记者走访看到冷口关是与周围群山同建而建,虽然部分城墙自然坍塌,但依旧依稀可见,留下一道南城门。 北楠口村党支部书记吴树平说:“在**的支持下,南城门在2024年得到了精心修复。 参考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图纸,可以说保留了原貌。 ”
55岁的吴树平在村里长大,近半个世纪见证了关口和乡村的变迁,一直奋战在长城保护一线。 “保护长城就像是村里人人都来做的使命。 2024年,我正式成为“长城护法”,开始为这26公里长的长城定期巡逻、记录和报告。 他说。
走出北冷口村东边,来到了沙河岸边。 冬季,沙河静静流淌,宽阔的河面部分结冰,河岸整齐干净。 由于需要灌溉周边地区近3000亩的耕地,由于大型工程、堤坝的建设以及沿线生活污水的排放,遭受了许多环境危机。
12月21日,北棱口村外沙河风光(受访者供图)。
今天,长城脚下的河流有了更好的家园。 “近年来,迁安市推进'全域治水、净水跑城'工程建设,在沙河流域投资近2亿元开展整治工程。 迁安市水利局局长魏建国介绍。 沙河流域经过硬化、美化、绿化,成为迁安市“东江田园绿道”景区最美的一段。
北冷口村是一个小村庄,共有63户人家。 除了种植大田作物外,近年来,村民们经营了数百亩林果,每亩净收入约4000元。 “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在荒山上种下了板栗树,看到了好处。 我们还开发了“寒”资源,周围建有冰瀑景区,天气冷的时候游客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吴淑平说。
历史上,冷口关“以险著称”,白杨关“以雄为名”,两者均有“雄关危关”的称号。 从沙河向东走十几公里,就到了这个雄关的山脚下。 白洋关又称白洋渺,这里的大理石长城在世间难得一见,始建于战国,明代修缮加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长城有各式各样的关口,像白阳屿这样幸存的水关很少。 迁安市大崔庄镇白洋玉村护城长城护法于海文介绍,白洋玉有白洋河南北流淌,现存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原大门横跨白阳河,两端与长城相连,现江东岸临水敌建筑地基依存。
12月22日,白洋渝长城俯瞰(无人机**)供受访者提供)。
走在村外的白洋河岸边,宽阔的水面平静清澈,河两岸的环境犹如河滨公园。 “山口上下几百米的河边有很多泉水,有的冬天温度在12摄氏度,所以水一年四季都不会结冰。 迁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赵琼玉说。
尽管守护着这样的宝物,村民们却“靠关吃关,靠水吃”,这是近几十年来才发生的事情。 20世纪90年代,白洋玉村与周边乡镇村相比依然贫乏,村里1000多人只有300多亩耕地,口粮成问题。
白洋玉村党支部书记龚洁民说,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村里新建了基础设施,创办了企业,逐步解决了吃饭和就业问题。 2024年,村里注册成立旅游公司,通过建设白洋玉景区,开创了一条“致富之路”。
10月12日,白洋玉长城俯瞰(无人机**)供受访者提供)。
很快,白洋玉村的村民们意识到,长城这一段珍贵的路段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于是将景区委托给迁安市旅游局经营,并转身有了更好的发展:许多村民经营农家餐馆和民宿酒店,一些村民经营观光游船,一些村民开商店和超市。 村集体富裕,村民也富裕。
于海文一家就走上了这样的道路。 他家经营的农家酒楼有20多桌,民宿有10多个房间,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净收入。 他说:“随着日子越来越好,村民们保护长城的意识也更强了,我对保护长城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能保护好这份遗产。 (记者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