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诠释鲁义老子文化
《老子不老》是对大型老子文化综合文艺节目的简要介绍
对老子思想的普及和转化,对老子历史和鲁易特色文化的文艺表现,是弘扬和普及老子文化、讲好鲁易故事的关键和难点。 本节目试图运用新视角,综合运用歌舞、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服、民俗风情等文艺形式,探索新时代演绎和弘扬老子文化的新方法、新途径。
开放
1.《路在哪里》。
类型:大型舞蹈。
演员人数:30人。
第一章 库贤的诞辰
2.《李姓传说:李湘狗的姓氏》。
类型:情节剧。
剧情简介:齐和在曲仁里避难,义寿生日胜利香沟;感受苦县名的恩典,孝道是路的开始。
演员人数:7人,齐禾、李丽珍、李康、一寿、李儿、Treat Girl等。
3.“李”。
类型:唱歌和跳舞。
演员人数:21人,其中主唱1人,舞者20人。
第四,《少年老子:养牛场学徒》。
类型:情节剧。
剧情简介:养牛场碰巧遇见智者,小李的耳机是商人;李元国带着儿子去见师,水天开天。
演员人数:7人,小李二、朋友(3人)、尚蓉、李康(李元国)、服务员等。
第二章 历代道德
5.《孔子拜见曲仁利》。
类型:情节剧。
演员人数:7人,老子、孔子、弟子5人。
6.《道德经典之乡》。
体裁:古典朗诵。
演出人数:60人,其中背诵《道德经》50人,表演古筝10人。
出场要求:《孔子问候》开始前,诵经队提前在舞台后方排成一排,《孔子问候》结束后,古筝声响起,灯光打在朗诵队上,大家开始背诵《道德经》选段。
第三章:对永恒的钦佩
7.“敬拜历代圣人”。
类型:为老年人修复古代仪式的表演。
剧情简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子节”在大众祭祀和公祭为主要表现形式,着重于恢复古人祭祀老人,尤其是唐宋皇室祭祀,再现老子故乡的辉煌历史。
演员人数:66人。
出场要求:在《道德经》朗诵结束时,舞者出现。
1.盛世舞蹈(16人)。
2.汉服朝拜(30人)。
出场要求:演员身着历代汉服饰,按照秦汉、魏晋、唐宋、明代的顺序进入,每人举手敬礼,以示老子祖家2024年来的尊敬和钦佩。
3.唐代旧礼(20人)。
剧情简介:根据公元666年唐高宗、武则天探鲁依祭拜老子的历史事件,恢复了古代皇室祭祀老子的民族礼仪。
外观要求:朝圣结束后,大家站成4列,中间留出空间。
18名服务员手里拿着仪仗队缓缓走进场馆(男16人身穿圆领长袍,女2人身裙),在舞台上绕了半周,摆好了位置。
皇帝和皇后分别佩戴最高标准的12冠和凤冠,手持玉贵,在仪仗队**场。
皇帝和仪仗队登场后,观众带领全场与舞台上所有演员一起行天礼。
4.“圣人”(30人)。
类型:舞蹈。
出场要求:在所有表演者一起行礼前,舞者进入,仪式结束后,舞蹈熄灭,周围灯光微微变暗。
5.《老子之歌》。
类型:康塔塔。
演员人数:150人,其中主唱4人,合唱146人。
要求:在舞蹈过程中,合唱团表演者在舞台后面排队准备。 歌曲开始时,所有参加“老子不老”节目的演员都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