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于友涵逝世 他对中国当代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1-29

澎湃新闻获悉,当代知名艺术家余友涵因病于12月13日晚在上海去世,享年80岁。

于友涵2024年生于上海,2024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院,后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是上世纪85美术新浪潮、90年代政治波普等艺术演变中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先驱之一, 并于2024年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同年首批亮相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面孔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获得国际认可的当代艺术家。

一颗悲伤的心对美的渴望,这是我的画。 “我认为我画的是为了找到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 余友涵在2024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于友涵的儿子于友涵今天告诉澎湃新闻:“2024年12月13日19时30分,父亲于友涵因无效抢救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去世,享年80岁。 ”

于友涵在演播室澎湃新闻资料。

余友涵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实践可以追溯到2024年代,而中国当代艺术通常被认为是从2024年代开始的。 作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和政治波普风格的重要先驱之一,余友涵结合多重视角和对中国文化本体论结构的研究,其作品融合了东方传统视觉符号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对中国艺术界和后世艺术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发挥了先锋作用。代表作品有:抽象“圆圈”系列、政治波普系列、“沂蒙山”山水系列等。

于友涵其实这些年创作不停,画作数量颇为多,但只是近两三年来,由于身体原因,创作数量有所减少。

于友涵 1943 2023.

于友涵2024年生于上海,2024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院,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 余友涵曾参加2024年“复旦六艺展”、2024年“中国现代美术展”、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89后新艺术展。

从2024年代末到2024年代中期,他的绘画以山水素描为主,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所在的嘉定区的自然风光,到他居住的徐汇区吴兴路附近的小巷。 随着中国边境的逐步开放,余友涵早期的素描也深受塞尚、毕加索、米罗等西方艺术家的影响,并受到西方思想的涌入。

2024年,于友涵的学生冯良红拍摄的余友涵肖像。

2024年,《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于友涵参加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布局情况。

通过政治变迁和经济腾飞,于友涵的艺术创作遵循了自己独特的语境,从抽象的“圈子”系列到“政治波普”,甚至“啊”我们“,以及回归乡村的”沂蒙山“的风景,最后回归抽象的世界,虽然类型和风格不同,但始终进行着个人的品味、思考和关怀。

《圆圈》系列是余友涵早年最为人熟知的经典作品之一。 同时,蕴含着他对运动与和谐的体验,以及他对生与老的解悟,呈现出“笼中天地在形式,万物在画笔的尽头”的内涵。

2024年代于友涵在长乐路工作室。

于友涵,《死者》,143x232cm,布面丙烯,1998

在创作之时,他总能追求“古今中外取其去,不走即走”,反对艺术的狭隘性,摒弃艺术的各种“观念”,将个人生活经验、社会观察和对宏观世界的哲学思考一一一加入到绘画语言中,将东方的传统视觉符号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并自由运用抽象、具象、山水、波普等手法,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建构起到了关键的先锋作用。

2024年,于友涵对艺术有过如下独白:

艺术表达自由;

艺术有利于打破意识和文化的束缚;

艺术与传统和未来息息相关

艺术追求新奇,但新奇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艺术是创造,但创造不是唯一的要求;

灵魂需要多少,艺术就需要多少;

艺术需要诚实,艺术家更需要诚实,但诚实不是艺术;

艺术追求完美,但完美的艺术是最不完美的;

当代艺术不是关于生活,而是关于文化

批评是现代艺术的生命,美是批评;

经过太多的批评,人们渴望安静,然后美丽就安静了。 ”

当时的艺术在抽象领域是一片空白,就像一片没有草的荒地。 但这是一个好季节,下雨的时候,草会长出来,即使它不和我一起长,它也会长到别的地方。 余友涵回忆了自己早年参与当代艺术的经历。

2024年12月,“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系列”“余友涵”回顾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 这是余敏洪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回顾展。 展览展出了他的200多件绘画作品、手稿和文件,涵盖早期抽象、“圆”系列、“啊”“我们”系列和“沂蒙山”系列,以及近几年的新作。

于友涵个展“永恒与变化”展览现场还原于友涵工作室场景,南京金鹰美术馆,20229.25-12.4

2024年,南京金鹰美术馆将迎来余友涵个展“永恒与变化”。 “在画面中,我试图将简单与智慧、寂静与生动、永恒与变化、虚无的对立面统一起来”——余友涵的一段话成为展览的标题**。

关于多年前的《一蒙山》系列,他在2024年接受《纸艺评论》采访时说:“(那个时候)有些人开始赚钱了。 我为什么要画沂蒙山? 这个地方的人和我们汉代的情况差不多,衣着差不多,思想差不多,劳动方式也差不多。 我去想,这个地方太好了。 因为人类的思想还是和以前一样,并没有完全被金钱所控制。 ”

《花车》(1989),于友涵,**艺术家。

在创作抽象作品的同时,他也开始画一些流行风格的作品。 与抽象系列相比,波普系列更融入WTO,面对当时商业风气的兴起,于友涵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将昔日的绘画经验,加上当时的生活现状联系起来,创作出了后来被称为“政治波普”的作品, 画中的意象来自历史,他也希望通过这种解读来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以人性化的角度看待领袖。这些作品在90年代被西方收藏家广泛认可,202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时代》杂志在《时代》杂志封面上使用了他的形象。

于友涵 静物 55x71cm 纸本油画 1979

于友涵的创作并没有因为收藏家的积极响应而停止,在随后的“啊在系列中,他开始描绘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农民工、农民、模特、城市或农村的孩子,以及那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兵马俑、石狮子......

儿童与模特(2002),于友涵,**于艺术家。

啊于友涵曾在自传中说,他所描绘的“不仅是他生命中日日夜夜的情感,还有不远处害怕躲避的人”。 艺术家一方面展现了社会剧变中众生的面孔,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追溯和寻找中国传统的DNA,更深入地理解和面对社会的根本变化。

2024年,于友涵曾去过一次沂蒙山,考察归来后,开始按照当时留下的**画风景。 “沂蒙山”系列展现了清新秀丽的世外桃源,也折射出于友涵对城市快速发展的思考。

为什么要画沂蒙山?于友涵说,他觉得这个地方的人就像生活在古代一样,虽然物质条件不丰富,但人们的精神状态是简单而纯粹的。 于友涵称城市的高楼大厦为“空壳”,远非空壳,他愿意画一幅石头和泥土的风景,“这样的山上会有田地,可以种一些土豆和土豆,还有一两个女孩子拄着锄头走路,老母亲在做一些事情,她们总是对人善良真诚。 这样的生活,就像早期人类没有被异化,心灵保持纯洁时的生活一样,我感到非常高兴。 ”

在其中一个“伊蒙山”中,两个女孩的头从玉米地里探出头来,表情像食草动物,她们的眼睛从远古穿透到未来。

《沂蒙山05》(2002),于友涵,**艺术家。

在“为所欲为,不超越规则”的年龄,他的创作回归抽象。 “中国有句谚语,叶子会回归本源,”俞先生说,“意思是说,无论你走到哪里,当你老了,你都必须回到你出生的地方。 ”

于友涵似乎在画他人生的这个圈子,但他此刻的创作,却从一开始就走了很长一段路。 他仍然关注社会事件,比如当“东方之星”倾覆时,他恰好在画一幅大型抽象画,他在画中画小人物,仿佛他们在混乱中起伏。

“我认为我画的是为了找到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 在2024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他说。

延伸阅读:《与余友涵对话论文》(2016)。

澎湃新闻:你能告诉我们你早期学习绘画的经历吗?

于友涵:我是2024年考入**工艺美术学院的,2024年开始学习,虽然我是2024年才毕业的,但实际上我总共只上了一年的课。 我是陶瓷的。 当时,课程很少。 它更接近工人的需求,即如何制作杯子,而不是好看的杯子。

有与艺术相关的课程。 比如写生,就是一个老人坐在中间,我们学生围着他。 画画花了大约两周的时间,每天只有半天左右。 它不是人体,而是头部,没有明暗关系,就像一幅中国画,一幅线描。 两周后,我去了乡下。 在四五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子里,我上午和农民们干活,下午拿着笔记本随便去画画。

简而言之,你能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 对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待遇是免费进入紫禁城。 我为什么要参加陶瓷考试?我觉得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其他都是外来的,我觉得学习习中国传统的东西,总能学到一点我们自己国家的艺术观点。

有一次图案老师来跟我说话,她说,于友涵,有人说你画的东西有点西洋。 那时候,乡村风气不错,但洋风不好。 美学和政治方向是相关的。

澎湃新闻:你小时候的邻居是范继满先生,可以说你从他身上得到了最早的艺术启蒙。 我们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地下党员,我们对他的创作知之甚少

于友涵:我从来没听过他教我画画的一句话。 当时他五十多岁,嘴里总是叼着烟斗,戴着一顶似乎是法国人的帽子。 我不敢和他说话,当时我还年轻。 后来,在五十年代,范先生被关进了监狱。

所以我们的互动很少,但他的房间里挂着很多画,都是他自己的画,有些很小。 林枫眠、关亮、刘海粟都是他的朋友......他们也会在周日聚在一起。 他的画主要是风景画、印象派、野兽派,都非常好。

他的儿子后来开始收拾东西,有些画掉了。 有一次,他整理了十几二十张照片,让我给他拍张照片。 我帮他拍了,我还把它藏在自己的电脑里,我舍不得把它扔掉。

他也有很多相册,我在他家里看到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毕加索。

摘要 1990-17-1 (1990), 于友涵, ** 艺术家,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澎湃新闻:你是如何找到抽象的方法和语言,创作出我们现在熟悉的“圆圈”等作品的?

于友涵:说实话,我很难用一句话说出来。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苗鹏飞),后来去了澳门。 我看到他小床旁边的墙上挂着什么东西。 我说了这件事。 他说抽象画。 我说抽象绘画的定义是什么。 他说:你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是线条、色块、黑白,你说是画,没关系,你说不是画,没关系。 就像你在玩一样。 如果你打二十张牌,三十张牌,五十张牌。 后来,你会想,我会对这些照片感到满意,我不会喜欢那些。 在这中间,关卡被打开了。 你创造的更好的东西是那些有艺术的东西。

有些话你不说,但多读了之后,你就会心里明白了。 总的来说,它有一个和谐,一条线,一个正方形,一个黑色,它有一个内在的联系。

我画抽象画,这也与中国传统训练有关。 对于吴昌硕的篆字,我大概学了至少两年的习。 后来再看的时候,那些线条更加精致湿润,这也和它有关。

我刚才说的比较肤浅,里面的东西都和老庄有关,尤其是老子。 《道德经》是最早的中国哲学百科全书。

为什么我在 1980 年代有一个想法。 首先,我希望自己的画,发自内心的画,也是当代世界现在走的艺术道路,我不想完全违背它们。 时代,我的,就是这些话。

澎湃新闻记者:2024年毕业后,您被分配到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后来很多艺术家也是您的学生

于友涵:有人说,俞先生是我们的领导,你是最早的。 我说别这么说,春天来了,草出来了,是不是很正常,你的草出来了,别人的草也出来了。 当然,那时他们会给我看他们画的东西,让我发表意见。 丁一在隔壁班,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认识他,有一次把他带到我们宿舍。 俞老师,这里有个小同学,丁一那时候比较低,现在也不算太高了,别人都叫他小同学。 我看了一些,他还不错。 我说我过两天借给你一本书,是日本的,叫乌特里洛,法国画家,当时他还在画印象派。

后来,我参加了86年的复旦六艺展,有五名学生和一名老师,展览结束后,来的人还挺多的。 虽然当时我们很害怕,但是在前一阶段,复旦有一个非常大的展览被封锁了。 当时,他们几个学生暗地里不敢做大海报,这就意味着我们悄悄地做了这个展览,在复旦学生活动的二楼,下面是一个打乒乓球的地方。 在那之后什么也没发生。

格子女孩头 (1988),于友涵,**于艺术家。

澎湃新闻:你是如何从抽象绘画转向波普绘画的?

于友涵:2024年代以后,经济方面一直在向前发展,但人们的内在方面却没有向前发展。 每家店都在看钱,如果你能有更多的钱,你会很高兴。 我不这么认为。 我想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用我画的东西来促进社会。 我刚从抽象画中走出来,虽然心里有些东西是从抽象画中继承下来的,但总的来说,它是一种非社会参与的状态。 我想更贴近社会。 我想通过画画来做到这一点。 我的第一幅画是在天安门塔上,他面前有白色的栏杆。 我在学校画的,有一次,我们总支的秘书进来,他看到了这幅画,没有发出声音,看了很久。 这是你画的?我说:“这是我画的,怎么样?这幅画是***他不会说它不好,他看了很久才说,嘿,好吧,好吧。 我没有说太多这意味着什么。 到时候,你就不需要谈论它了。

自乒乓外交以来,中美关系一直比较密切。 后来,每当有重要的历史事件时,我都会拍一张照片作为纪念。

《黑色绘画》(2000),于友涵,**于艺术家。

澎湃新闻:在那之后,你开始画“啊我们“,关注更多普通人和繁体中文内容。

于友涵:“啊!.”我们“这是中国最早的画作,包括兵马俑和马俑、石狮子。 这是一条线,一条历史线。 有些人很擅长说,我自己也同意,他说我只是想展示中国人的DNA。 无论显示效果好不好,这还是个问题。 当时画了不少。 为什么叫“啊”我们“,在这方面,在我的脑海里,这种感觉有点丰富。

澎湃新闻:2024年以后,你画了《沂蒙山》系列,据说这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简陋的地方

于友涵:有些人开始赚钱了。 我为什么要画沂蒙山? 这个地方的人和我们汉代的情况差不多,衣着差不多,思想差不多,劳动方式也差不多。 我去想,这个地方太好了。 因为人类的思想还是和以前一样,并没有完全被金钱所控制。

《黑色绘画》(2000),于友涵,**于艺术家。

本文部分内容基于澎湃新闻及相关文献的过往资料)。

澎湃新闻,更多原创信息请**“澎湃新闻”app)。

相似文章

    在直播间教农的八旬老人

    月日晚。湖北民族大学林业园艺学院.大三学生黄亦菲准时打开抖音观看直播。但她没有看到。一个充满激情的锚与商品。它也不是一个多才多艺的 偶像 她被一位八旬老人的直播间迷住了 在当晚的直播中。梁振清,岁的农业技术员 坐在镜头前耐心地使用当地口音回答粉丝提问粉丝们的评论不断被热议 梁振清正在直播。有些人可能...

    八旬老人孙女转让房屋被“驱逐”时,如何保障老人的居住权?

    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居住权?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住房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近日,一位八旬老人将房子转让给孙女后被 驱逐 引发广泛关注,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保障老人的生存权。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老年人的居住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为老年人提供稳定 安全 舒适的生...

    江夏一位八旬老人在肾脏中投了石,这家医院准确地“化解了炸弹”。

    长江 武汉客户 月日 我再也不用受苦了,非常感谢。月日上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协和江南医院 泌尿外科,刚刚完成复查的刘奶奶拍手,高兴地向现场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同一家公司的家属给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敖劲松送上了一面火红的锦旗,把千言万语化作 卓越 医德 美德 的锦旗。患者家属将横幅送至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八旬阿姨保持高血脂34年,血管健康,医生认可4健康习

    健康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畅通的血管对于预防各种疾病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位八旬老阿姨的故事,她过去年来一直保持着高血脂,但她的血管仍然健康。医生认为她的健康习习惯值得习。.合理饮食 这位八十多岁的阿姨名叫李阿姨,她一直非常注重饮食的健康。在日常饮食中,她坚...

    八旬老人“老农”活谈农业,用知识造福更多人

    岁高龄的梁老师凭借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不仅获得了万多名粉丝,还坚持推广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一部手机 一个支架 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这是梁振清直播课的工具,直播的内容是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年从湖北恩施农学校毕业后,梁振清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年从鹤丰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后,老人经常下乡传授农业科普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