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召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2024年度教学大会。 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半。
张芳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她提出了“深耕、勤奋、奉献”三个关键词,希望课堂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根基。
在课堂演示环节,张昕老师讲授了《莫美》一课,通过初次认识《莫美图》、欣赏《画中梅》、欣赏《画中梅》、欣赏《心中梅》等学习活动,体会语言的微妙之处,运用视觉思维工具进行辨别和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潘清宇的《陌妹》课用梅语引用诗歌,顺着诗歌成画,不断丰富梅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诗歌的形象和内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青气”植入每一位师生的心中。
刘超讲授《数与形》一课,通过看数思考形,用形状解数,带领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在自建图形中发现图与公式的关系,达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目标。 丰富多彩的练习也让学生在梯度变化中逐渐加深学习。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教育与教学发展部主任马刚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置身于问题中,采用“自学-问题-讨论”的方法,独立构建直观模型,使计算直观,从而发现新的算法。 他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山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同学们活跃的数学思维和精彩的演讲,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论坛拉开了微论坛的序幕,中英文学科的老师们从大单元和课时的融合与重构、驱动问题的创造、视觉思维工具的创新应用、跨学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分享了他们关于在课堂上着力培养高阶思维的实践和思考, 结合实际案例。
科学微论坛探讨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哪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和研究?每个问题的阐述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孙宽宁在课程评价中表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要从低阶思维入手,呈现学习的梯度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 学习一门语言是心灵的声音,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魏巍教授对同一堂课的两节异质课给予了高度评价,理解、分析、总结的过程都体现了思维的发展。 王艳红教授认为,两班学生的状态是敢想、敢说、敢问,只有老师有高阶思维,学生才有高阶思维,建议老师打破成绩界限,连接知识结构,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徐继存表示,归纳思维在高阶思维中是必不可少的,思维不能量化但可以表达,语言的反复锤炼也有利于高阶思维的形成。
记者:曹墨 通讯员:陈淑妍、江英泉、米文丹 编辑:卢婷 校对: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