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 温12月5日讯】日前,江永县钱家通瑶乡大溪园村种植基地100余亩冬瓜迎来丰收。 看着“重量级”冬瓜被包装卖到广东,他享受着这次丰收的喜悦。
今年65岁的杨荣福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钱家通瑶乡大西苑村5组。 大溪园村作为一个普通的村落,共有386户1396人,种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
四年前,他从江永县农业农村局退休。 他本来应该活得很久,但他有一个愿望,就是用自己掌握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回到家乡和村里去做一些实事,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
谈及回乡初心,杨荣福说:“发挥一点'余热',帮助家乡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
杨荣福的冬瓜基地。
回到家乡创业作为示范。
杨荣福出生在农村,一生从事农业,有着浓厚的地方情结。
除了种冬瓜、柑橘、百香果,他回到村里还养了三四十头猪和两百多只鸭子。
2024年,杨荣福离开村,来到江永县乡镇企业局工作。 后来企业局和农业农村局合并,他在钱家通姚乡农业技术站工作,直到2024年退休。
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关心家乡的发展,“从农业技术站退休后,我想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家乡做点什么。 ”
退休第二年,他和另外三位同乡的退休同志在邻村承包了80多亩地。 利用自身资源和农业技术,引领群众发展合同农业。
杨荣福说,他之所以亲自承包土地,主要是想把这些土地变成示范基地,带动村民种植一些承包农业。 目前,冬瓜、百香果、**水果等农产品均为订单农业。 被订单公司回购,群众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为了让村民敢于种植冬瓜,杨荣福等人还与本村及周边村民签订了100多亩冬瓜的销售合同,确保村民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
如今,他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 除了种冬瓜、柑橘、百香果,他回到村里还养了三四十头。
杨荣福在基地指导村民们种果技术。
技术指导运用专业知识。
看着满满一排巨大丰满冬瓜的郁郁葱葱的瓜架,杨荣福为笔者算了算账。
冬瓜亩产2万斤左右,订单保证价格为04 美元。 一亩冬瓜的销售额在8000元左右,除了种植和人工成本,每亩还能赚到四五千元。
冬瓜长到10斤以上,达到订单采购标准。 保水、保肥、修剪......冬瓜种植所需的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是因为管理和维护需要精力。 “修剪冬瓜的生长非常重要,如果枝条保养得好,冬瓜就会长得大,卖得好。 谈及种植技术,杨荣福讲得很有说服力。
如何修剪果树种植?如何预防病虫害?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注意事项杨荣福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他们的农业技术知识,经常指导当地农民种植。
根据杨荣福的观察,农业技术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方面,在农药化肥的使用比例上,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也把握不了比例另一方面,仍然缺乏对气候的观察和把握。
以水稻种植为例,杨荣福谈到了季节在播种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农民还是主要依靠个人经验,栽培种植方法落后,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 ”
杨荣福距县城11公里,位于大溪园村,这里有耕地1800亩,林地约3万亩,有芋头、红薯、水稻、桔子等主要产业。
目前,在杨荣福示范的带动下,大溪园、刘家庄等周边村庄的瑶族人已开发柑橘、百香果、冬瓜等果蔬2000余亩,600多名农民从中受益。 此外,杨荣福等人承包的80多亩土地,每年也能吸纳20多名村民。
党的政策受到鼓励。
国家有关部门鼓励和引导离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人员返乡,充分发挥“余热”的政策,令杨荣福深受鼓舞。
有了政策鼓励,我们可以让退休职工为家乡振兴贡献力量,可以立即解决众多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让我们的余生更加充实多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杨荣福说。
近年来,江永县部署开展“我的家乡,我的建设”活动,鼓励和引导离退休干部、离退休教师、离退休医生、离退休技师、离退休军人等回乡落户,参与农村建设。 通过政策扶持,县内建立了银发人才工作站,为银发人才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目前,退休人员返乡并非没有障碍。 杨荣福坦言,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医疗和养老条件还有差距。 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都需要改进。
不过,杨荣福所在的钱家桐姚乡离县城比较近,村里的医疗养老条件基本可以满足。 因为村里市场有房子,所以回家后可以住在自己家里。
杨荣福希望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一流层次建立健全返乡人员参与乡村建设的机制,为更多退休人员返乡发挥“余热”提供便利。 例如,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有相关的配套资金支持。
谈及下一步,杨荣福准备继续带领村民扩大冬瓜种植规模,同时也将发展多元化种植模式,形成产业圈,从而带领更多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