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是指2024年清朝向英、俄、法、美、日、德、意、奥等国派出的联合远征军,以保护驻京使馆和华侨的名义,与曾经支持义和团的清朝之间作战。 八国联军的总兵力在战争期间发生了变化,最多达到12万多人,但实际参战的兵力约为3万或4万。
一是八国联盟实力构成。
八国联军的兵力构成非常不平衡,日俄军队占绝大多数,其次是英、美、德三军,法、意大利、奥地利三国军队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和**具有地理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向中国调集大量军队,而英法等国家需要从本国或殖民地调兵,这需要很长时间,而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不是军事强国,出兵较少。 根据历史资料,八国联军的兵力组成如下表所示:
国家 |力量(人) |比例 (%)
日本 | 20840 | 35.4 |
英国 | 12020 | 20.4 |
美国 | 3420 | 5.8 |
法国 | 3420 | 5.8 |
德国 | 8000 | 13.6 |
意大利 | 900 | 1.5 |
奥匈帝国 | 700 | 1.2 |
合计 | 58850 | 100 |
从上表可以看出,日军是八国同盟中规模最大的,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是俄军,约占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英军也约占总兵力的五分之一,美军和法军各占总兵力的不到六分之一, 德军约占总兵力的七分之一,意大利军和奥地利军各占总兵力的不到百分之二。
第二,八国联盟实力的变化。
八国联军的实力在战争期间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6月10日至7月14日,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兵力约160,000人,包括8,000名日军,4,800名俄罗斯军队,3,000名英军,2,100名美军,800名法国军队,50名奥地利军队,53名意大利军队,德国军队没有参加。
第二阶段:7月14日至8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后,继续向北京推进,兵力约5人90,000 人,包括 2 名日本士兵10,000人,1支俄罗斯军队30,000人,1名英国军队20,000人,3名美军4千人,3法国军队4000人,德国人08000人,意大利军队09000人,奥地利0人7000人。
第三阶段:8月14日至10月中旬,联军侵占北京后,陆续增兵,兵力在10人左右50,000人,包括3名日本士兵50,000 人,4 名俄罗斯军队10,000,10,000 名英军,3 名美军4千人,1法国军队2000人,德国人08000人,意大利军队09000人,奥地利0人7000人。
第四阶段:2024年10月中旬至9月7日,联军与清**签订《新州条约》后,逐步撤军,兵力约12万人,其中日军4万人,俄军4人50,000人,1支英国军队50,000人,1名美军50,000人, 06000人,德国人06000人, 意大利人 02000人,奥地利0人1000人。
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八国联军的兵力在战争期间呈现先增后退的趋势,最高时达到12万以上,最低时仅1人60,000人,平均约6人50,000人。 实际参战的兵力更是少之又少,因为部分兵力驻扎在天津、大沽口、山海关等地,并没有直接参加攻京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