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演绎龙年央视春晚的logo“龘”,意味如此丰富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1-28

兔年即将结束,龙年也即将到来。 2024年龙年春节联欢晚会正在预演中。

*广电“2024年春晚”至“龙行,国兴”。以主题为主题,并发布了本次春晚的主标志——“龘”字标志

这个“龘”字标志,让古老的九折篆书法艺术跃入21世纪新时代中国人的眼中。

九折篆形成于北宋,主要用于公篆的篆刻。 在宋仁宗时代,他还创造性地将其应用在硬币的正面。 宋同宝,九叠印帝,因其独特的金钱和文字,流传下来的很少,如今已成为古代藏钱圈追捧的一件大宝。

国博物院的九叠印帝宋同宝。

九叠封印的缠绕和盘绕,以及龙的缠绕和盘旋,非常相似。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最早创造九重篆书的古人,是受到天龙的启发。

所以,要展现“行龙”的壮丽场面,一定是九叠印章!

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会徽设计师顾永江设计了2024年龙年春节联欢会徽。 这无疑是现代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作为2024年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的汉字标识,意思非常丰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燕、黄的后代因此被称为“龙的后裔”。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是不可预测、稳健、精力充沛象征。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用青梅料酒谈英雄”时,描绘了龙。

龙可大可小,它们可以升起,也可以躲藏。 大的有云雾,小的有隐隐;冉冉升起在宇宙之间翱翔,隐秘潜伏在波涛之中。 方深在这春,龙到时变,犹太人有渡海的野心。 龙是东西,可以与世界的英雄相媲美。

龙是《易经》中的主要形象,是“天字第一卦”——“乾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是“经典群之首”。

在《钱》卦中,龙出现了五次:

正月初九:不要使用隐藏的龙。

九十二:见田野中的龙,见主。

九十三:绅士整天工作,他不应该受到责备。

九十四:或者跳进深渊,不怪。

九十五:飞龙在天上,见到大人就好了。

尚久:康龙有遗憾。

儒家圣人孔子将《千卦》解释为:“.天行健,一个追求自我提升的绅士。 由此可见,龙在《易经》中是朝气蓬勃、自强不息的象征。

前三条龙的话很吉祥,但第四条龙的话却是“康龙有遗憾”,这大概就是“龘”字由三条“龙”而不是四条“龙”组成的深层原因吧。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三”也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数字,给出了”。永远“.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一条龙是孤立的,两条龙互相争斗,龙没有领袖只有三条龙聚集在一起,象征着无尽的生命。不得不佩服古人创造“龘”字时智慧的精妙与深邃!

三龙的形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在艺术作品中。

2024年,河北省坪山县三集乡战国中山县第一公墓出土一块三龙环形玉坠

此款战国三龙环形玉佩,中心为戒指,戒指上刻有绳索图案,戒指轮廓上刻有三条姿势相同、距离相等的龙。 三龙回头一看,弓身张开嘴巴,龙身饰有雕鳞羽毛纹、云纹,龙尾为扭丝纹。

这枚战国三龙戒指玉佩,构思巧妙,装饰布局对称却不死板,三条玉龙风采生动、动感十足,雕刻精美,符合战国王王的等级,应是中山王的随身物品。

战国时期中山王的三龙环形玉佩。

如果你从时间的维度进行大胆的联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年的龙2024年为耿臣龙年,2024年为仁臣龙年,2024年为嘉辰龙年。

在中国的旧黄历中,龙年每12年循环一次,被称为“第一纪元”。 对应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奇妙地发现:

从2024年到2024年,在这个“时代”,中国可谓是“不用藏龙”。从2024年到2024年的“百年”,中国可谓“见龙在外”,日升天;以此类推,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至2024年的“一个时代”中,中华民族必将“天上扬龙”,实现伟大复兴。

纵观2024年龙年春晚由三条龙组成的“龘”字标志,如果右下角的小龙象征着“不要用藏龙”,左下角的小龙象征着“在田野里看龙”,那么正上方的大龙则象征着“天上的飞龙”。 所以,这个“龘”字标志,上部符合天上,下部符合百姓的意愿,十分吉祥,前途光明明媚。

飞龙在天,中华复兴,未来可期!

如果从空间维度进行大胆的联想由三条龙组成的“龘”字标志,可以解释为象征着海峡两岸的三个地方——大陆、港澳、台湾:正上方的大龙象征着广阔的大陆领土,下方的两条小龙分别象征着香港、澳门和台湾上面的大龙和下面的两条小龙之间的分界线,是不是更像是“浅浅的海峡”?上北南下,奇妙的是,这个“龘”字标志图案与大中华地区的版图不谋而合。

迎龙年,两岸三地共庆!

飞龙在天上,中华焕发青春,怎么能离开港澳台?“欣欣故乡”自然包括港澳台的繁荣、繁荣和强大。

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天,将是台湾这个宝岛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

当然,央视2024年春晚的主打标志和主题词也并非完美无缺。 尤其是主题标题“龙行,国兴”。,如果将词序略微调整为“龙兴旺,家国兴旺”。更完美!这样,“龙行”到“家国”,“鲁鹿”到“欣欣”,战斗工整,而且更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

类似的东西“龙兴旺,家国兴旺”。句型其实在《诗经》中很常见,如“砍柴、鸟鸣”、“用力行走,震中”“江寒飘,武功澎湃”、“南山凶,风吹”、“听我的轻蔑”。

可是,央视春晚的导演能听见我的这个小建议吗?你能听吗?也许最终会是“听我的蔑视”!

相似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俗语的诠释和历史的深层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一个分支是谚语,它易于理解,简洁明了,但包含深刻的真理。每年过年,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就是 正月不理发,农历月不动 这句谚语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也包含一些历史意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人们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迎新喜乐的时刻。春节作为一个古老的...

    祭祀扫扫墩宅三禁的传统文化,解读带来厄运的禁忌

    清明节期间,蓝天白云下,人们踏上了回乡祭祖的旅程。扫完坟墓,拜拜后,回家的路上有三个禁忌,如果犯了,可能会招来不祥之兆。让我们深入这个神秘的世界,揭开这三个禁忌背后的深层含义。身着便衣,祭祀的庄严与怀旧。每逢清明节,人们都会扫墓,悼念已故亲人。在这一天,便衣成为代表尊重和纪念的着装要求,而鲜艳的颜色...

    传统文化焕发活力,探索门神文化,是春节必备神器

    新年过后,迎来春节的节奏,蜡月来临。二。十。三 二十四 年货的购买几乎是一样的。春节期间,除了张贴春联外,门神的选拔和粘贴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门隍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祈福吉祥 辟邪避灾的寓意。你了解武门 文门 通子门神的不同含义和传承吗?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神秘而神奇的门...

    走出戏曲文化的舒适区,传统文化相关话题,你一定要明白!

    第七届戏曲文化周于月日至月日在北京园博园举行,来自个省份的近家优秀剧团和院校联合呈现了多场演出 多场讲座 导览对话 近场互动活动。图片来自网络,被入侵并删除 在北京园博园举办的第七届戏曲文化周展示了一些新理念 新形式 新表现形式,为戏曲与年轻观众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从 歌剧 到 歌剧 共同推动戏曲...

    贯穿传统文化的“青铜雕刻艺术”

    青铜雕塑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乎跨越了我国整个文明史,形成了独特而多彩的青铜文化。青铜文化自诞生以来,就与中华文化同步发展,同时相互渗透 互动 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青铜雕塑文化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息息相关。从历代出土的青铜雕塑文物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是采用古人精湛的青铜雕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