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寒冷的冬天生存,是所有生物技术公司在2024年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融资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只能依靠大型制药公司生存。 根据 CRO ICON 委托的一份报告,目前 48% 的生物技术公司依赖大型制药公司作为其目前的融资方式。
极端环境为资金雄厚的大型药企提供了捡漏的机会,更有野心的药企更应该充分抓住这个机会;也期待生物科技的实力能够稳步前行,熬过寒冬,完成更好的蜕变。
01 寒冬下的生物科技
融资一直是生物科技公司的核心资本**,但这条道路在2024年不会一帆风顺。
根据 Pitchbook 的数据,生物制药公司预计将在 2023 年筹集 240 亿美元,为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字比 2022 年下降了近 130 亿美元。
融资金额的大幅减少,无疑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对于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是时候用完钱了。 根据Citeline的报告,在接受调查的生物技术公司中,共有51%仍在推进四项以上的临床试验。
这也使得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支出不可避免地会增加。 6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到两年研发支出将增加,而只有2%的受访者预计开发支出将下降。
面对这种困境,生物科技的信心已经跌入谷底。 32%的生物技术领导者表示,他们“非常”有信心实现下一个投资里程碑,大多数(61%)只有“有点”信心。
资金障碍和缺乏信心是目前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背景下,将管道授权给大型制药公司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对于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溢价管线的首付通常不会太低,足以保证他们完成准融资的动作;另一方面,通过将袋子放在口袋里,它也可以避免研发风险并确保更长远的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大型制药公司已成为生物技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02 穿越周期是必修课
融资一直是生物科技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毕竟经历周期是必修课。
一方面,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长期的工程,无论你是谁,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即使是现在家喻户晓的再生元,从IPO失败到触底,也花了20多年时间。 因此,一家伟大的制药公司在实现造血之前,依靠长期的外部融资。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情绪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很少停留在摆动轨迹的中心。 这对生物科技的融资规划提出了巨大挑战。
就像过去几年一样,资本市场瞬间由热转冷,让前脚仍处于极度乐观扩张状态的生物科技,后脚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境地。
生物技术需要始终保持对资本的渴求,对融资窗口的敏锐态度以及手段的多样化。 在任何时候,活着都是关键。
在经历了这个寒冬之后,相信更多的药企会对这个周期有更深的感受和敬畏,当然还有经历这个周期的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