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家义,习 张玉杰.
小王手里拿着一份艾滋病诊断报告,浑身发抖,额头上冒汗,战战兢兢地问:“医生,我得了艾滋病还能活多久?”
这个话题在各大医院的感染和免疫诊所中经常被提及。
如果你感染了艾滋病毒,你就病入膏肓HIV真的无法治愈吗?如果我不幸被“击中”,我该怎么办?
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界共同抗击艾滋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2024年7月13日,联合国艾滋病毒/艾滋病联合规划署(艾滋病规划署)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一份题为《终结艾滋病之路》的新报告。
报告指出了在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斗争中仍然存在的重要挑战:
2024年,有39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130万新艾滋病毒感染者,约920万人没有感染630,000人死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丧生。
距离“到2024年消除艾滋病对公众健康的威胁”的目标时限仅剩7年时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闫军在“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上介绍。
自2024年以来,中国通过输血感染艾滋病毒的报告为零通过注射吸毒、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2024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3%,母婴传播得到有效阻断90%以上的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有危险行为的易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的人都了解预防和治疗知识;**覆盖率和病毒抑制率保持在90%以上。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刘铮表示,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遏制艾滋病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自2024年在郑州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经过近30年的防控,艾滋病防治取得了巨大成效血液供应和输血的传播基本阻断,静脉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几个月前,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免疫门诊突然传出一声哭声,一位父亲抱着孩子的艾滋病筛查结果待定,发出绝望而悲伤的声音,而孩子的母亲则瘫倒在诊所的地板上。
原来,孩子一直很优秀,从小学习开始就成绩优异,刚大学毕业找了份好工作,因为身体不舒服,就去附近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孩子的HIV初筛有待确定,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经过辅导员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父亲从恐惧中拉了回来,母亲勉强能坐在凳子上。
这时,父亲收到了邻居的**,孩子已经爬上了屋顶!
听到这个消息,家长们再次惊慌失措,感染免疫诊所的工作人员尽力向家长们传授艾滋病、预后等科学知识,并请他们告诉受惊的孩子,给他生命的希望。
最后,孩子离开了屋顶,回到了家。 两天后,病人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感染及免疫专科门诊**。
对艾滋病的恐惧逐渐消失,通过良好的抗逆转录病毒计划,这个家庭获得了新的生命。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科首席专家、第一感染科主任赵青霞表示,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往往陷入三个误区。
有些人认为艾滋病离他们很远,偶尔放纵不会有问题,有侥幸心理;有些人认为艾滋病是无法治愈的,即使被诊断出来,也选择不逃跑**,有一种“鸵鸟心态”;还有对艾滋病的过度恐惧,他手里厚厚的一摞HIV检测报告全都显示“阴性”,却因为一些无害的小症状,他以为自己可能被感染了,心里深深害怕,无法自拔。
虽然艾滋病还不可能,但有许多强效药物可以抑制HIV的复制,从而保护和恢复人体的免疫功能只要病毒载量被抑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免疫功能大多能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赵青霞说。
需要注意的是,坚持良好的药物依从性是有效控制病毒载量的关键。
在坚持服药的同时,要按时与门诊复诊,让医生充分了解近期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最佳效果,及时对首期方案进行相应调整,避免药物相关合并症和传染性耐药性的发生。
如果你没有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你能在事后补救吗?
答案是肯定的。
当未感染HIV的人在过去72小时内感染HIV的风险很高时,例如在旅途中未使用避孕套或避孕套破裂或脱落,共用针头和药物,以及正在接受HIV预防时,他或她需要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
暴露后预防需要连续 28 天的标准化用药才能基本预防 HIV 感染。
首次给药与暴露时间之间的间隔越短,阻断成功率越高,超过72小时,不建议进行暴露后预防。
如果错过了暴露后预防的机会,应主动及时寻求检测和咨询服务,及时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并**尽快,不仅可以获得最佳效果,还可以获得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帮助,降低感染他人的风险。
暴露后预防可在咨询当地 HIV 机构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虽然在艾滋病暴露后有暴露后预防但这种药物不是灵丹妙药,预防效果仍然不是100%。。赵庆霞呼吁,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高危性行为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每个人都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人,生活中如何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刘铮提出以下七点意见:
清洁自己,在面对性、金钱和欲望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婚前性行为。 在整个性活动过程中正确使用避孕套。 减少性伴侣的数量,彼此忠诚。 不要以任何方式服用药物;不要轻易接受来自非正规医疗机构的输血和血液制品。 请勿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器、剃须刀、牙刷或其他器具。 不要到医疗机构或其他消毒不良的地方打针、拔牙、穿耳、穿眼、纹身、整眉、针灸或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