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柔的石成磊。
河套合作区已初步形成六大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空间“硬度”和科研设施“温度”快速提升。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80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已投入使用,吸引了众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站在深圳市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顶层露台上,向外望去,白鹭不时掠过河面,河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 不远处,可以看到福田口岸、皇岗口岸和香港正在建设中的落马洲地区。
今年8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河套规划》)印发,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 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片热土蕴含着怎样的创新能量?走进河套合作区看一看。
“巨型科研实验室”的诞生。
事实上,自2024年签署《深港关于促进马落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到《河套地区计划》发布,深港两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从未停止。
河套合作区依托其特殊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正在建设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对此,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副院长白志强有非常生动的描述:“在河套合作区的深圳园区,院士们可以步行参加行业论坛。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周围,有中文大学香港分校深港创新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
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共同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三大领域,已初步形成六大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在白志强看来,这种科技创新资源的高度集中,带来了强大的集聚效应。 可以看出,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也在正增长。 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全市“专精特新”企业36家,科技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发明专利956项,PCT申请共计1781件,展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许多来自香港的博士创业团队都看中了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创新“软硬件”,香港中文大学的丁克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他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博士共同创立了深圳咸阳科技(以下简称“咸阳科技”),成为首批入驻香港科技大学蓝湾孵化港的企业。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有与高端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研究的需求,有研发成果产业化的需求,需求......为一大批技术人才谈及为什么选择河套合作区的深圳园区,丁克对这个选择充满信心。
如果把河套合作区比作“巨型科研实验室”,那么来自海内外的科学家和创业青年们则期待着这场迸发出新能量的科研盛大实验。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河套合作区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深港科技创新新篇章。
一个世界级的公园应该有一个世界级的科技空间
今年春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细胞**项目负责人谢勇将部分研发团队从香港迁至位于河套合作区深港国际科技园的办公室, 并开始了两地的办公和科研生活。
搬迁到河套地区的原因之一是河套地区交通便利,而且距离香港的办公室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二是充分利用两地各项资源,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谢勇透过窗户指着马路对面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介绍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在这里有一个1900平方米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细胞仪等实验设备。 目前,团队已与中心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并借用了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实验设备,可为团队节省大量科研费用。
深港国际科技园原本是单层厂房和多层办公楼,不仅聚集了中国香港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同时也吸引了远融启星、鲲云科技、英派瑞安、晶泰科技等科技企业,成为集深港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区、通往湾区知名企业总部的门户。
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建成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深圳市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等11个专业园区。 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深入调研期间,《南方》杂志社记者经常惊叹于这里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服务机构等硬件设施的密集程度。
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发***,以下简称“深港科技创新公司”)成立于2024年11月,是深圳为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开发运营而专门设立的平台公司。深港科技创新公司副总裁李岩对《南方》杂志社记者表示,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仅有3个02平方公里,80万平方米的优质科研空间已投入使用,未来规划科研配套空间将达到360万平方米。
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科研空间仍在快速增长,可谓日新月异。 9月7日,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启用,至今已有18家香港企事业单位入驻,这是内地首个由香港运营、实行国际管理的科研空间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的河套科技创新中心一期是集科技研发、实验室、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体,已于近日建成交付,一批重量级国家级平台机构、独角兽企业和科研中心即将入驻......
一个世界级的公园应该有一个世界级的科技空间未来10年,公司还将建设300多万平方米的科研配套空间。 “李彦说。
全力以赴解决科研人才后顾之忧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作为国家量子科技战略力量的南方作战载体,于2024年9月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成立。 走进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一楼大厅,展出的超导量子芯片等科研成果,展示了这家科研机构硕果累累的成果。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两天,这家研发机构刚刚迎来了两周岁生日。
研究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河套为研究所建设提供的服务。 谈及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配套服务,白志强频频点赞。
例如,白志强说,研究院的改造涉及很多实验室的建设,通常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但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相关部门加班加点,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工了。 该学院有大约200名学生,过去,他们分散在学院周围,很难确保安全。 河套合作区相关部门获悉后,迅速协调了集中住宿区供研究所使用。
科研配套服务是一个可感知的商业环境。 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正在加快构建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立体化综合服务体系,全力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融资是科技初创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李彦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深港科创公司与投资方共同发起设立河套合作区首个规模10亿元的科创股权投资——深港科创**,目前已成功敲定10个项目,总投资约3个1亿元。
10月12日,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福田区图书馆)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揭牌科学家服务平台、智慧体育设施、公共配套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空间实施特种人才住房供应,建设人才驿站......在河套合作区在河套合作区的深圳园区,科创空间的“硬度”和科研设施的“温度”同步快速提升。
李岩介绍,为解决河套合作区商住空间不足的问题,集高端商务、商务办公、文化活动、公共空间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河套1号”预计于2024年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西翼福田保税区片区落成在东翼皇岗港区,河套合作区首个超高层商住小区,包括10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7万平方米的人才住房和商业设施,也在建设中。
未来,一座舒适温馨的科技创新城市将拔地而起。
*:南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