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新时代,新济南正面临着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机遇,肩负着在“强、新、富、美、高”的新时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城市的重要使命。 济南报业集团时事传媒演播室在集团**设立“宝岩”栏目,以“深入观察、了解济南”为定位,围绕市委、市中心工作,把握发展大势,紧跟当前政治热点,切入新鲜事例,站在更高位置思考, 让广大读者在新闻中读新闻,了解决策考量,认清政策深层内涵,为加快推进省会现代化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国家以农业为导向,农业以种子为导向。 种子是农业的“筹码”,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全市有104家持证种业企业,种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达110亿元,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4个品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近年来,济南锚定打造“北方种业之都”,着力发展现代种业,多项指标取得显著提升。
12月10日,市委书记刘强调研现代种业发展情况,并与部分专家、企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 一次调研座谈会汇聚多方智慧,为建设农业强市形成强大合力。
瞄准种子这个关键“芯片”,济南正携手市场、企业、平台,加快向“中国北方种业之都”迈进。
在政策支持下,“种业”稳步扎根
一粒种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才能无限旺盛。
济南如何为种业发展种植肥沃土壤?
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刘强指出,要坚持一流引导、市场引领、企业主体、平台支撑,坚持产学研协同、全链条发展,推动济南种业不断做大做强。
对于济南来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024年5月,《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北方种业之都行动计划》出台,每年安排不少于亿元财政资金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壮大现代种业企业,提升展示会展服务水平。今年1月,《关于加快建设北方种业产业之都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围绕引进企业、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11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种业创新发展。
目前,济南已投入金融资金近6亿元,总规模达26亿元市种业发展**。
“真金”的投入,让济南现代种业迅速生根发芽,交出了一份相当耀眼的种业“成绩单”。
如今,全市共有持证种业企业104家,入选全国种业组建企业3家,种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达110亿元。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8%,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改良品种覆盖率98%以上。 农作物品种稳步发展,4大类、6个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品种目录,鲁岩成为全国小麦种子企业头号,主系列品种推广6亿余亩,吉麦22种植面积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 畜禽种业已形成奶牛、生猪、种禽和地方特色畜禽四大核心板块,畜禽种业产值占全省10%,奥克斯优质奶牛冷冻精华占全国第一, 而康源祖鸭的规模为8只5万只,占全国的15%,SPF(无特定病原体)鸡15万只,约占全国的50%。 工业化栽培蔬菜苗木11亿多株,约占全省的13%3%,年育苗能力超过2000万株的企业有11家。
面向未来,济南将继续砥砺前行。 以种业产业化为主线,种业全链条“养、测、繁、促”各环节强势突破,地处大河岸边的济南,正朝着黄河流域种业研发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 种业龙头总部聚集地,种苗交易集散中心。
到2024年,济南培育出20个左右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培育10家以上种业龙头企业,建设30万亩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形成产值200亿元的种业及衍生产业集群。
科研凝聚力,“种业”欣欣向荣
攻克种业“芯片”技术,科技创新是前进的强大引擎。
种业科研,济南信心十足。
全市建有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花生生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种子产业平台。
其中,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等16家单位共建。 拥有分子育种、种质创新、小麦育种、玉米育种、品质改良、逆境生理、高产栽培、种子加工等8个核心技术实验室。 近三年来,突破了小麦黑星病、玉米致密耐、高产育种等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276项。 培育小麦、玉米新品种28个,共推广2个7亿亩,粮食增产102%6亿斤。
济南以招纳人才、引智为重点,先后吸引植物基因编辑、小麦“核不育”育种、耐除草作物育种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落户”,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落地种业创新项目孵化。 济南还聘请了行业内一流的专家担任首席专家,组建了15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营体系,攻克了种业技术难题110余项。
同时,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在土地使用、税收、资金、审批等方面实施优惠措施。 依托起步区“北方种业总部”,吸引全国种业企业50强、全国种业组建企业等知名种业企业入驻,打造种业总部集聚区。
在此基础上,济南种业科研实力仍在“升级”。 正如市委书记刘强提出,要加强平台载体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济南正在加快推进崖州湾国家种子实验室济南基地落地,支持各省市共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 采取“定向委托”“揭晓领跑者”等方式,支持种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共建研发平台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 联合省畜牧站、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山东和康源生物育种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重点种业企业共同打造总投资1家耗资2亿元的山东省现代畜禽种业研究院,依托东部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搭建了科技创新研发共享平台,确立了畜禽养殖领域的领先优势。
载波空间,“种业”开花结果
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可以事半功倍。
围绕种业发展布局,济南正着力打造“两个中心”和“三个基地”。
“两个中心”包括港城区种业发展的起步区和两大核心集群。
在起步区,建设现代化种业产业园,布局“百、千、千”种业创新示范和龙头工程。 “百亩科创港”重点建设种业大厦、公共科研创新中心、会展交易中心等; “千亩农业创新城”以种子加工包装、农产品贸易加工生产、厨房冷库等为主; “万亩示范区”聚焦粮食“智产、高产、减损”,打造国际粮食产减损示范区万亩,作为种业试验示范基地。
同时,将聚合山东种业集团打造的种业现代科技创新园,整合“一平台、四中心、一体系”建设项目,努力打造国家种业产业园。 目前,北方种业总部(一期)已完成选址,为种业搭建了公共研发平台、数字化展示平台和总部服务平台,并具备入驻条件,万亩国际粮食生产减损示范区已基本建成。
在港城区,将建设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动物保护区、种子保育区、家畜基因编辑育种中心、精深加工区、水禽扩养基地区等五大创新平台,以及畜禽基因编辑育种平台、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兽药GLP和GCP平台、品种保鲜养殖平台、山东肉鸭技术创新平台。今年以来,港城区深化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结合政策性、商业贷款、专项债券募集建设资金,已完成7项9亿元。
“三个基地”包括建设创新谷生物育种基地和长庆、上河两大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创新谷生物育种基地主要包括植物基因编辑项目、小麦“核不育”育种项目、耐除草剂作物育种项目,聚焦前沿科技,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育种高地。 同时,提升两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服务水平,打造全国知名的展示交易基地。
在项目引领下,“种业”取得丰硕成果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求项目就是谋未来。
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尽快推进项目落地。 市委书记刘强在座谈会上要求,要加快推进相关种业项目建设。
着眼于明年的“项目深化年”,济南单笔投资300多万元,总投资51元2亿元在建种业项目19个,规划12个,总投资111个5亿元储备项目,形成了振兴全市种业重点项目库。
其中,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预计投资21亿元,规划建设家畜基因编辑育种中心、动物保护区、深加工区、种子保鲜育种基地、水禽育种推广基地区, 整合省农科院基因编辑、病害防控、遗传育种等高端人才和前沿技术,打造国内一流的P3实验室等种业创新高地和高端产业集群。
中国北方种业之都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82亿元,围绕科技创新企业、生物育种、产学研融合示范、农业大数据中心等产业功能,设有研发中心和办公场所,形成以院士工作站和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种业研发总部集聚区, 以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以大数据中心、养殖中心为配套。
对于相关种业企业,济南还通过一系列项目加大攻关力度,打造生物养殖高地。
例如,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化项目在济南市搭建了植物基因编辑公共技术平台,包括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分子平台和作物表型鉴定平台两个分析平台; 小麦“核不育”育种工程,建立健全小麦“核不育”基因高效染色体辅助制种技术体系,建设济南“核不育”育种中心; 耐除草剂作物育种重点技术项目,建设新型抗除草剂基因探索实验室、优良性状小麦玉米新品种培育基地及产业化推广中心,建立耐除草性状玉米-大豆间作配套栽培技术; 国家奶牛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开展活卵采集-体外育胚生产,成立全国奶牛育种核心小组,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育种场。
随着产业“种子”的生根发芽,济南种业强势成长,共同为打造“北方种业之都”提供“核心”动力。 (济南报时事传媒演播室记者:卢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