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杰S7以无人代客泊车**出圈后,小鹏、理想等车企也迅速跟进,大显身手。
今年,车企先是汇总了城市智能驾驶城市的数量,然后汇总了细分技术,如无地图、AEB、无人代客泊车等。 技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令人咋舌。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技术高频更新的背后,有无数的智能司机熬夜。 工程师们牺牲了睡眠和头发来跟上项目。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至少要加班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还有人感叹,“搞智能驾驶,谁就没卷起来了。
汽车行业进入下半场竞赛,智能驾驶成为战场。 竞争过于激烈,车企只能靠众筹来争取技术迭代的速度。
宇宙末日尚未到来,智能驾驶的内卷化层出不穷。
文 |王晓娟.
编辑 |李欢欢.
运营 |土豆。
没有最大的音量,只有更大的音量
凌晨1点30分下班后,李俊义要上下班40分钟才能回家。 涂鸦洗漱后,我爬**入睡时已经是晚上2点多了。 即使我早一点下班,我也会玩两个减压游戏,而且我总是要熬夜到1点才能上床睡觉。
熬夜并不意味着第二天可以放松。 上午9点,李俊毅再次出现在电脑前,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更多的时候,人们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前一天晚上的困倦并没有消失。
对于李俊毅来说,这种高强度的加班越来越频繁——加班到深夜已经成为常态,深夜回家的情况并不少见,哪怕还要工作到凌晨。
高强度加班。 图:视觉中国。
李俊毅在华为智能驾驶部门工作,那里的销量已经成为常态。 这些年来,他见过住院的同事被叫回去工作,也亲眼目睹了项目PL(项目组组长)在肾结石手术后的第二天,他立即投入到高速“奔跑”项目中,“完全不休息,每天加班到11点以后”。
集体内卷,大家的辛勤工作没有白费。 如今,华为是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导者。
11月底,奇瑞与华为智能汽车联合打造的首款无人代客泊车功能智捷S7走红。 **,驾驶员完成预操作后,起身下车,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完全由车辆自行完成。 只见它在地下室一路找车位,途中还主动避开行人和迎面而来的汽车,倒车进入车库,两个完成,动作丝滑不卡,真是惊艳。 网友们惊奇地评论道:“如果是一年前,我绝对会怀疑有人在远程操作。 ”
在智捷S7发布会上,华为执行董事、Device BG首席执行官、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董事长余成东提到,华为ADS 20 “现在可以每 5 天迭代一次”。 技术“遥遥领先”的背后,是每一位智能驾驶工作者的疯狂内卷。
huawei ads 2.0 概念图。 图:智捷汽车官方微博。
但不仅仅是华为。
在社交网络上,网友们戏称智能驾驶行业为“量王行业”。 李先生的一位朋友在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工作。 描述朋友的工作,李俊毅缺乏词汇量,只能说体量很大,高强度、重压力下的工作甚至让人的容貌“直接快进10年,94年出生,长得像84岁,朋友调侃他是'有钱老头'”。
一位寻找自动驾驶相关职位候选人的猎头表示,他接触的应聘者来自不同的公司,“很卷”是大家的一致感觉,很难说哪个更卷,“我只能说没有主流厂商不卷”。
有信心和华为摔跤的小鹏,在中国和北美都有研发团队,由于时差原因,双方团队轮流“两班倒”工作,国内团队早上可以直接测试北美团队发来的软件,完美无缝。
虽然蔚来汽车不强调智能驾驶的能力,但它同样忙碌。 一位在蔚来智能驾驶部门有习的人说:“我的领导忙得像陀螺。 另一位不久前被蔚来汽车解雇的智能驾驶工程师回忆说,“我卷入了死亡,周末加班很多。 ”
10月24日小鹏科技日,小鹏智佳负责人李立云半开玩笑地调侃道,刚才“(他)小鹏(说话)的每一句话都是我的OKR”。 行业内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样,频繁更新的目标层层下达,最后落在每个研发人员的工作时间上。
李丽云在1024小鹏科技日上谈智能驾驶。 图:小鹏汽车官方。
李俊毅认为,内卷虽然不一定能带来先进技术,但一定不能不。 当行业内出现新功能时,其他车企往往会进行竞品分析,然后迅速迎头赶上,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至少要不落后。
人人为智能驾驶而疯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能驾驶能力正在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
今年,小鹏G6发布后,智能驾驶版的订单占比超过70%,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他已经看到了智能驾驶的拐点。 新款M7上市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拿下了超过10万辆的订单,其中智能驾驶版的订单率达到了60%。11月底,文杰继续加码智能驾驶数量,新增两款后轮驱动智能驾驶新款M7车型。
新款M7的销量还在跳跃式上升,最新的周销量数据显示,从11月27日到12月3日,M7的销量为4655辆,已经超过了理想L7的4047辆。
理想汽车CEO李翔曾坦言,曾经的M7“禁用了理想的”,现在新的M7来势汹汹。 理想加快了智能驾驶的发展步伐。 在第三季度财报会上,李翔表示,“我有信心在明年上半年,跻身经过市场验证的智能驾驶第一梯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理想开始大规模扩充智能驾驶团队,并提供优厚的薪资条件。 有人从华为跳到理想,片酬直接翻了一番。 在社交媒体上,有消息称,理想的自动驾驶部门已经开始了“封闭式开发”模式。
在其他功能越来越同质化的当下,智能驾驶能力是凸显差异化优势的主要窗口,毕竟在有限的市场中,大家都希望被用户看到。
从开城卷数到细分技术
智能驾驶的体量持续升温。
在过去的一年里,许多玩家都专注于城市道路上的高端辅助驾驶,谁能在更多城市实现高端辅助驾驶,谁就能在区域市场赢得更多的用户。 因此,2024年也被视为城市高水平智能驾驶战役元年。
开城之战打响的第一枪是小鹏。 早在2024年10月,小鹏P5就率先在广州开设了城市NGP。
小鹏P5城市NGP效果图。 图:小鹏汽车官方微博。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期间,各家公司直接汇总了智能驾驶城市的数量。 俞成东宣布,文杰将推出“城市NCA”功能,年底前覆盖45个城市但这个数字很快就被推翻了,9月,它与华为ADS 2配对0新款M7的“智能驾驶已经能够开遍全国”。
像华为一样激进,也有理想。 李湘在4月设定目标,年底前在50个城市开放城市NOA功能到8月的成都车展上,城市开放的理想目标被提高到100个城市,但这是在括号里——一些道路、通勤模式。
小鹏汽车保持年中目标不变——到2024年底,将在全国50个城市开设城市NGP。 据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庆介绍,蔚来汽车根据路线开放、路线共享、融合组网的方式,开始在城市地区交付增强型先导辅助NOP+。 例如,2024年第四季度,将开通总计6万公里的城市试点线路。
新生力量与神明同战,传统车企和二代也不甘落后。 今年以来,极氪、比亚迪、VOYAH等品牌开始在智能驾驶方面发力。
今年4月,在比亚迪集团财报交流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还有些不屑,“无人驾驶是无稽之谈,是用来愚弄百姓的。 但很快,王传福就改变了主意。 不久前,比亚迪智能驾驶部门更换了指挥官,并招募了部队来扩大团队。 腾势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今年表示:“我们的规划院有一支独立的智能驾驶团队,有上千人。 比亚迪最新的智能驾驶成果将应用于腾势N7。 ”
腾势 N7 高速 NOA 的渲染图。 图:德腾石汽车官方微博。
目前,开城之战已被华为横扫到“全国可开放”的尽头。 于是,车企纷纷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竞争,智能驾驶领域已经延伸到更细分的维度。 年中,小鹏汽车率先提出城市NGP无地图(不依赖高清地图),之后,不少玩家也挑战了无地图的能力。
暗中比技术,公开争夺话语权,在智能驾驶赛道上,骂战似乎没有停止。 何小鹏在接受朋友采访时表示,“可以开遍全国”,“虽然在国道上开车不难,但要想开好车,就很难了”。
也正是在这次对话中,一些更隐秘的技术在战争中脱颖而出。 在智捷S7发布会上,俞承东表示,华为的AEB技术在面对静止车辆时,可以实现120km/h时的自动制动。 对于这项技术,何小鹏直言不讳地说:“朋友说AEB,我觉得99%都是假的。 见状,于承东坐不住了,在朋友圈里调侃道,“就算是AEB是什么,也有车企根本就不懂!几轮过后,很难分清胜负,最后双方握手言和,何小鹏在微博上表达了对余承东的感激之情,“有时候误会后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窒息结束了,但音量并没有结束。
智捷S7率先上市,全部配备无人代客泊车**。 发布会上,一辆智捷S7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行驶上舞台,停在固定点,点燃了新一轮的战争。 日后,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一林发布了小鹏X9的无人代客泊车演示**,在停车场狭窄道路和直角弯道上稳定运行,可实现无人代客泊车和远程问候接送。
每个人都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做出花哨的举动,但实际上,在法规方面还是有限制的。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自动驾驶正在向细分领域滚动,因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法规尚未通过,细分领域不断升级,这是对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的“补偿”。
幸运的是,在政策层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 11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四部委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通行和道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已准备好量产、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即L3、L4级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将允许在有限区域内上路。
**尚也卷了起来
车企在前台卷起,首创业务也在后卷。
一位从整车厂跳槽到Tier 1的自动驾驶从业者吐槽,“我以为老俱乐部就够了,没想到整个产业链的波动很大。 ”
华丽在深圳一家从事自动驾驶软件研发和硬件系统的公司工作,入行不到三年,她明显感觉到行业变快了。 “虽然还没有达到白热化”,但随着车企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疯狂,它确实在加速。 为华立公司供货的上游商家经常加班到凌晨。
基于对自动驾驶赛道的乐观前景,很多零部件厂商并不满足于只提供硬件,据华立了解,在拓展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方面有几家。 例如,博世、英伟达等,纷纷下场开发智能驾驶软件。 在2023中国汽车链条峰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于晓表示,“现在还不够,汽车的所有功能都还在由主机厂设计。 未来,所有第三方供应商都可以设计软件,这是卷的开始。 ”
同时在卷技术上,**上链,大家也在滚动**。
10年前,Velodyne的汽车激光雷达单价高达10万美元,但到了2024年,行业均价下降到1万元左右,而今年,激光雷达的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1000元的水平。
汽车激光雷达。 图:视觉中国。
*下降是技术发展和市场扩张耦合的结果。 早期激光设备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商业场景少,规模不大,导致单个激光雷达质量高。 随着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场景的落地,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大公司不断加入,技术和产品快速迭代,规模化商用,让成本得以快速下降。
得益于关键部件的下潜并应用于终端,用户可以以20万元+甚至更低的价格购买配备激光雷达的车辆。
今年8月,小鹏汽车与滴滴宣布双方合作,推出约15万款高端智能驾驶车型。 这直接推翻了何小鹏在2024年“15万元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分水岭”的观点。
智能驾驶的拐点即将到来,第一条链条也腾飞了。
中信**预测,一方面,深耕高端智能驾驶功能、全栈自研并以此为差异化卖点的车企,才是新蛋糕的拥有者和经销商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芯片、域控、传感器、线控底盘、车载以太网芯片等一流链有望受益于高端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整体提升。
不过,蛋糕虽然大,但要抓起来并不容易。 以激光雷达为例,排名前三的企业禾赛、途达通、速腾巨创合计占据了行业85%以上的市场份额。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约有1个超过20,000个家庭。 这 1在 20,000 名跑步者中,真正能跑步的人可能很少。
应受访者要求,李俊毅、李华在文章中均为化名)。
文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原创的,侵权行为必须被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