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贝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记者 罗伟.
通讯员: 徐海珍, 桑吉卓马.
今年以来,迪贝县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和深入实施“三抓三促”行动为有利时机,加强产业发展,作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定不移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深入落实现代丝绸之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连成一条线”再“延伸成一块”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突出特色,优化产业结构。 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动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林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迪贝县蕨麻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现代丝绸之路寒旱三年增殖行动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迪贝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2021-2024年)》等政策文件,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规划保障;二是形成引领格局。 培育龙头企业9家,建成高标准合作社11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2家,合作社“五有”占64%,培育家庭农场207家,认定县级家庭农场3家,形成了“一乡一业”“连乡”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形成以夏桃木耳产业、食菌为首的野生菌加工企业集群,以天然食品、森源商贸为主导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以扎加纳高原酒业为龙头的高原青稞深加工企业集群,以中大龙源农业、德基生态科技为首的蕨麻猪养殖企业集群,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全县龙头企业营业收入为118亿元,带动农户6108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与农民联合4988户,组织龙头企业签订合同,采购各类农畜产品316万吨,产值6700余元。
以夯实基础为目标,持续加强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以蕨麻猪、食用菌、经济林果、藏中药材等为县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分批建设特色养殖基地82个,种植特色产业4个超过150,000英亩。 全县蕨麻养殖能力达到11万头,养牛量11头12万头,食用菌大棚465个,藏中药种植面积达1个50000亩,5000亩经济林果,种植1种56万亩,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彰显品牌,打造卓越产品。 着力体系建设,强化工业产品品牌意识,坚持品牌战略,努力打好“资源整合卡”、“文化特色卡”和“产品展牌”,为市场提供一批品质过硬、彰显地方标识的农产品品牌。 “融合联动”,打造特色品牌。 着眼于农、文、旅融合,狠抓特色品牌打造,避免农产品“单打独斗”的困境,聚焦新兴旅游市场,迎合市场需求,推进农产品种植加工标准化生产升级工程体系,健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充分挖掘农产品文化、生态、养护等要素,打造更多优秀特色旅游文创产品,引导企业由卖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精挑细选”打造logo品牌。 截至目前,“蕨类荨麻猪”、“羊肚菌”2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香蕨荨麻猪”等18个产品被认定为“三品一标”产品,“蝶山”“鲁军”等5个产品被认定为“甜”牌, 而迪贝蕨麻猪肉入选农物产品优化计划十大品牌,持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logo产品,从“初貌”到“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的蜕变频频。“内优外强”,拓宽销售渠道。 不断加大农畜产品、食品、药材等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力度,以森源商贸、天然食品厂、庆利酒厂等龙头企业为具体抓手,做好友本县实体店的销售推广工作。 上半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5819万元,全村平均收入居全省第22位,全村平均营业收入居全省第14位。
加强支持,创造有利机遇。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挑”要求,聚焦“扶贫户”、“三类户”“低收入户”等低收入群体,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实地走访调研,切实为低收入群体发展产业和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在大量实地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截至目前,已确定“三类户”254户、1207人,淘汰151户707人,发放乡村振兴助学金1项9亿元。 充分利用天津与叠步东西合作的有利优势,积极争取天津市两级东西合作经费3170万元,用于产业园区示范村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7大类27个项目, 争取为强农惠农政策争取更多资金保障,及时向被认定的群众发放各项涉农政策补贴。
创新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 在全县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投资合作等相关部门共同赴湖南、习、上海、天津、兰州、成都等地开展“走出去”招商引资活动,重点推介招商项目37个,开展“请进来”活动12余项, 考察迪埠文旅产业、现代农牧业、新能源产业等项目。依托迪布国际大力神公开赛、安多“拉子口杯”泽巴邀请赛、第九届迪布拉子口红色文旅艺术节暨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扎加纳大麦**节等赛事和活动,不断提升迪卜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采取群众大会、入户讲解、新世界专题栏目访谈的形式,做好各项强农利农政策宣传和扶贫成功案例宣传,畅谈周边兄弟县市特别是县内涌现的“富家领袖”和“富村集体”的“富大口子”, 教育引导困难群众坚定信心,鼓动热情,不断把致富愿望转化为致富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