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薛丽萍。
12月5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陈文波从阿联酋能源转型专家赛义夫·古达手中接过“能源转型变革者”奖章。
之后,在山西省运城市瑞城县庄商村,相关信息陆续出现在村民微信群中,直到COP28结束,他们从未停止过“刷屏”。
村里的人都称赞它,这是肯定的。 村民陈久红说。
正是这个黄河畔的小村庄,从全球2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39个入选项目之一,中国5个入选项目之一。
黄河岸边的村庄:屋顶可以发电,多余的电可以换钱。
这不是少女村第一次与联合国建立不可分割的联系。
今年4月,村头又增建了一座高耸的石碑,上面写着“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 该称号由全球环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农业农村部联合颁发。
经常引起联合国关注的庄商村,是山西省南端一个不知名的偏远山村。
获奖的陈文博在庄商村出生和长大。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南京国辰直流配电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在低压直流配电网和高可靠性供电技术领域从事研究20余年。
有一次,陈文博从欧洲开会回到家乡,突然被家乡的美景所震撼。
庄上村位于匈进渡口北侧的一座高崖上。 这艘古老的渡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盐渡之一,对岸是汉沽关,高崖上黄河太极湾的美景也一览无余。 “陈文博告诉记者。
山西省是国家能源革命的排头兵,要走能源转型之路,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要打造实现黄河流域'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我想一定要放在庄商村。 陈文波说。
2024年初,在瑞城县委、县委、国家电网、国家电力投资公司等各方的支持下,陈文波带领公司员工在庄商村建设技术示范试点,为27名村民免费安装了“光伏储能、直接灵活”配电系统。 这27户光伏发电户完全自发,余电并网,实现烹饪、清洁供暖、交通全电气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户”。
党员张宝民是第一批“零碳户”。 “以前我们用的加油三轮车都是冒烟的,要是要来回40公里到县城,燃油费要十几块钱,但现在换成电动三轮车,来回跑只要两块钱就可以了。 ”
张宝民告诉记者,家里的照明、电视、电磁炉、水壶、石墨烯取暖器、电动三轮车等都可以使用光伏产生的“直流电”,电动三轮车的电池也可以在家中“充电”。 如果遇到用不完的电,可以储存起来,或者通过双向电表卖来赚钱。 因此,这种“光伏储能、直接灵活”的配电系统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日光宝箱”。
目前,项目二期已建成,71户以租赁屋顶形式参与光伏发电,除700度电储能外,发电量集中并网。
庄商村大部分人做饭取暖都用电,家里大多装有电动三轮车,有的村民甚至买了电动车。 陈久红说:“现在用来修剪果枝的除草机、喷洒机、剪刀都带电了。 ”
不烧煤取暖,农机不冒烟,屋顶能发电,余电可换钱,成了这里的家常便饭。
直发、直用的“轻、蓄、直、柔”,可实现从农村到城镇的供电。
作为零碳村,庄商村采用的“轻、储、直接、灵活”技术备受关注。 用陈文博的话说,就是让普通百姓的屋顶铺上光伏,实现直送直用,与电网形成柔性互动。
“光”是指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是指分布式储能,即通过磷酸铁锂电池存储部分光伏电能;“直”是指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灵活”是指灵活接入,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前,二期工程已使全村71户人家使用“轻、储、直、柔”的村级发电系统。
二期建设2兆瓦光伏板,年发电量280万千瓦时。 庄商村全村每年用电量约50万度电,从能源使用量来看,除了满足村民用电外,还有230万度电送回镇。 陈文波介绍,这是庄商村迄今为止最大的特色之一——形成了“农村供给城镇”的新型能源生产消费模式。
同时,陈文博坦言,庄商村要真正实现“零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村里有233户人家,有的还在用空调,我们预计2024年三期完工时,就能真正实现全村'零碳'目标。 他说。
预计该项目满负荷并网后,该项目满负荷发电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00吨,节约用水77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0吨,每年减少烟尘排放4吨46吨。
庄商村的面貌也因光伏发电而发生了变化。 “原来悬崖上到处都是废弃的洞穴,因为里面没人住,几乎是村里的垃圾场,村民们就把垃圾扔进沟里。 现在这些破土造地的洞穴被美化了,光伏庭院被修建起来,荒芜的山坡和荒地也被改造成光伏走廊。 ”
村民陈久红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到处都是路灯,路上铺着柏油路,村里还有集中充电站。 ”
当中国农村的绿色体验走向全球。
庄商村光伏发电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将绿色烹饪、清洁取暖和农业散煤替代联系起来,同时减少了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大气污染排放。 长期关注汾渭平原空气质量的Air Man创始人赵亮说。
庄商村位于瑞城县黄河高原,坡度较多,未必适合种植庄稼,弃置也可惜。 同时,庄商村地处三省交界处,对汾渭平原同纬度地貌特征相似地区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 庄上村通过建设光伏庭院、洞穴、观景台等方式,挖掘生态旅游潜力,打造“乡村版绿色景区”,实现能源转型与文旅融合相辅相成,同样值得学习。 “赵亮说。
庄商村的背后,有电力、能源、生态环境、住房建设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众多科研学者的大力帮助,有企业家带动乡村振兴的纯洁爱心。 这样一种特殊的“模式”能推广吗?面临哪些挑战?
陈文波介绍:“从技术研发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和商业化,由于产品的日益成熟,产品已经减少到1 4左右。 此外,“轻、储、直接、灵活”技术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写入2024年发布的《2024年前碳达峰行动计划》。 ”
该技术在国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链。 在全市,已实施100多个项目案例。 在农村地区,庄商村是第一个,我们还有26个相关项目正在洽谈中。 “光伏储能、直接、灵活”是我国在解决能源革命和实现“双碳”目标方面自主提出的一项技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这项技术将逐步走出庄商村,我们很有信心。 陈文波说。
在迪拜,庄商村在从煤油、煤气向再电气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获得了不少青睐。
来自阿联酋的能源转型专家赛义夫·古达(Saif Guda)在给陈的邮件回复中表达了他对庄商村的喜爱:“我个人是这个项目的忠实粉丝。 ”
科特迪瓦共和国驻西非技术观察员也向陈文波发出了邀请,称该技术在非洲可以派上用场,她相信如果能在中国农村使用,也能在世界农村地区使用。
在庄上村,61岁的张宝民和普通村民一样,关心着收成和天气。
现在,他也关注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你看我们冬天不烧煤取暖,光伏发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你说是的,对吧?张宝民记者问道。
*: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