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
近日,国家防灾减灾赈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多个部门和单位在北京召开会议,对2024年12月至2024年2月冬季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研讨和判断。 会议重点讨论了当前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预计该事件将持续到明年春天,并可能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更频繁、更强,以及灾害复合风险增加。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2023 年 7 月 3 日是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全球平均气温达到地球表面以上 62 米62 华氏度或 17 度01摄氏度,创下新纪录。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特点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水域异常变暖。 这种现象是海洋和大气之间不稳定相互作用状态的结果,这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会议认为,今年冬季,我国初冬温暖,次冬接近正常年份,南方降水过高,北方地区可能发生低温雪灾,南方地区可能出现周期性低温雨雪冻灾。 此外,西南等地森林火灾危险等级较高,西南、西北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周期性气象干旱。 沿海海域可能存在较多的灾难性波浪过程,南部和西北部的地质灾害可能分散发生。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高级科学家约瑟夫·卢德舍尔(Josef Ludesch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2024年可能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他警告说,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给西太平洋沿岸带来长期干旱,给南美洲和赤道沿岸带来持续降雨,给中太平洋带来严重的风暴和飓风。 天气模式的急剧变化将对农业、渔业和全球商品**以及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厄尔尼诺现象虽然发生在距离中国较远的东太平洋,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没有很强的直接影响,但仍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影响中国。 历史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厄尔尼诺现象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容易迎暖冬,华南地区易发生暴雨和洪涝灾害。
为此,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跟踪监测灾害性天气气候和活动的动态变化趋势,滚动研讨判断,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 并高效开展应急联动处置。
面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风险,应急管理部提醒公众及时关注天气预警信息,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农业、渔业等行业,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显现,人类需要更紧密地合作以应对这一挑战。 会议的目的是为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个平台,了解和准备即将发生的自然灾害的风险,以减轻可能的损失。